广东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http://m.39.net/pf/a_4541986.html本文转自;
“绿大褂”为树木“把脉问诊”“开方治病”——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07月13日第05版)
人感冒了,医院找医生。树木无言,如果生病了怎么办?
夏日的一个上午,笔者来到浓荫如盖的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目睹了被称为“绿大褂”的树木医生仇兰芬为一棵桧柏看病的全过程:利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对树木的健康状况进行检测,形成“体检报告”,有针对性地“开方下药”。“给树木‘把脉问诊’就像给人看病一样,为的是保障长期的健康。”仇兰芬说。
近日,北京树木医医院授牌仪式,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北京花乡花木集团有限公司、北京金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彩弘景生态建设有限医院正式挂牌运营,城市园林绿地上的树木、市民“家养”花草都医院里“就诊”,市民还可以学习到专业的养护知识。
不只在北京,上海、医院也接连挂牌开诊,正推动着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近日,笔者赴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采访,了解树木医学理念、技术应用于树木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医院的建立对生态文明建设的促进作用。
为树木保驾护航
在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秘书长侯雅芹看来,医院的核心理念就是“把树木花草当作人来关心关爱”。
“树木和人一样,都有生命。”侯雅芹凝重地指着窗外的行道树告诉笔者,“你看这些树,它们长势不错,但健壮度和美观度还不够。树木生长期也需要定期修剪、补给营养,生病时更需要寻医问诊、对症下药。”在她看来,北京六环路以内的行道树是北京的“门面”,是首都的“生态卫士”,精细化实施健康监测、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是树木医生的神圣职责。
作为医院的管理机构,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是中国大陆唯一以树木医学为理念、率先开展树木医学研究工作的社会组织,倡导“像对待人的生命健康一样对待树木健康”,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推进医院专业化、树木医生职业化进程,逐步提升树木健康服务管理水平。
“我参加了一次国外医院的学术活动后,就特别想做一件事儿,就是在中国也建立医院,设立树木医生职业,为树木生态健康保驾护航!”侯雅芹谈起成立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的初衷,对树木医学学科和树木医生职业的发展充满信心。
从此,侯雅芹的心中埋下了成立医院的种子,但要实现这一梦想并非易事。观念落后、资金不足、技术薄弱、经验不足等问题像座大山一样,压得她喘不过气。
“过去没有树木医生,树木遇到问题,有时就‘咔咔’一剪,简单粗暴地解决问题……”提起过去的种种状况,侯雅芹话语里满是对树木的心疼。
在侯雅芹看来,像尊重人一样尊重树木,是组建医院、成为树木医生的前提。相比于落后的树木防治保护观念,更令侯雅芹愁眉不展的,是技术上的“硬伤”。
以北京的古树名木保护为例,侯雅芹谈起了技术攻坚的不易。“北京有4万多株古树,这些有生命的文物,见证了北京的历史。但是不少古树由于虫蛀或者机械损伤等原因,空洞折枝屡见不鲜。过去的树洞修补,都是往里填充水泥,都快把树堵得喘不过气了。咱们为古树疗伤时,也要考虑它的感受,它也是生命体!”采用水泥封堵技术,往往会导致树干体过重,排水不畅,根系呼吸和输送营养受阻,加速木质部的腐蚀,更容易折断或倾倒,“老患者们”健康危机更重了。
如今,随着树木医学技术的发展,备受水泥封堵之苦的古树名木也“获救”了。在修复创伤的基础上,还能做个“整形复容”手术。树木医生根据不同树种的“年龄”和“体质”,使用专用的修复材料进行仿真修复,既可以诱导树洞周围的新生组织向外生长,又能保留“修旧如旧”的年代感。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像尊重人的健康一样尊重树木健康,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全民共识。
年9月,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主持起草的《树木医生考核评价规范》团体标准出台,“树木医生”明确定义为“从事树木的健康诊断、灾害预防、治疗恢复等相关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树木也不单单是植物,真正成为了树木医生诊疗的“患者”。
“现在当树木医生可不容易,不光要掌握园林养护、树木修剪、病虫害防治、土壤改良、古树名木养护和复壮等技能,还需要通过理论知识考试和技能实践考核。外出就诊时,必须穿戴职业装:绿大褂、小红帽子,随身携带‘诊疗’仪器等。”侯雅芹自豪地说。
除了给树木看病就诊,树木医生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构建生命共同体的高度,研究树木花草与人的健康关系。每到春天,北京城内总会飘起杨柳絮,容易飞进眼睛和鼻孔里,引发过敏反应,怎么规避这个风险?树木医生采用树种改造、喷水湿化减絮、注射植物生长抑制剂等方法,抑制杨树开花,减少飞絮。再如,树木医生研制出花期长、花苞大、耐日晒、耐扬尘的月季花,给京城环线戴上月季“项链”,成为刷爆朋友圈的京城花事。
然而,医院的授牌只是开始,能做的还有很多。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已经制定实施了《医院设置规程》和《树木医生考核评价规范》,还将开展树木医学领域的宣传普及、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咨询服务、专业培训等工作,切实保障树木健康,维护生态系统稳定,巩固林木生物防治成果,为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用绿色手段治虫
对于树木医生仇兰芬而言,树木是她研究“以虫治虫”的重要帮手。将害虫对树木的健康影响降到最低,是仇兰芬一直以来的目标。
走进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昆虫实验室,仇兰芬向笔者展示一个个昆虫培养皿。“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害虫的捕食性天敌和寄生性天敌防治害虫。这些都是研究天敌昆虫对害虫的防治效果的,选出‘战斗力’最强的天敌昆虫,消灭害虫,保护树木!”
“树是我的‘患者’,也是我的‘导师’。”谈起选择生物防治方向的初衷,仇兰芬打开了话匣子。刚工作那几年,她的工作压力很大,身体状态也不太好,一进实验室就过敏,尤其是不能靠近塞试管的棉絮和虫子的分泌物。
正当彷徨迷茫时,仇兰芬的“患者”为她指明了前路。
“人的成长过程和树木是一样的,树在往下扎根的过程中会遇到石块,人也会遇到挫折。当你克服的困难越多,‘根’就扎得越深,‘主干’就越来越粗壮,受外界的影响就越来越小。”仇兰芬心怀感激,决定穷尽心力,让“导师”免于病虫害的困扰。
据仇兰芬介绍,生物诊疗技术具有安全、有效、环保等优点,既能大幅度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还能起到持续控制的效果,为绿色防控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目前,北京共有林地余万亩、绿地余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4.8%、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仅两轮平原造林新栽植树木就达1亿余株。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短时间内树木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美国白蛾、春尺蠖等食叶害虫出现面积居高不下;小线角木蠹蛾、白蜡窄吉丁等蛀干害虫呈点状爆发态势;松材线虫病步步紧逼……这些都严重影响树木健康,危及生态系统安全。
面对病虫害,树木医生积极采取生物防治手段,与害虫进行斗争。以仇兰芬为代表的树木医生在实验室内培育管氏肿腿蜂、花绒寄甲虫等天敌昆虫,逐渐取代高*高残留的化学农药,促进生物防治技术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不少生物防治措施已广泛应用于公园、城市绿化带和居民小区。
粘虫板、昆虫信息素、诱捕器、释放天敌……各地陆续采取一系列绿色手段来防治林业有害生物,减少药物制剂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据了解,年,北京建立绿色防控示范区27个,面积2.94万亩,释放天敌35亿头。年,在北京颐和园、温榆河公园等地建立6个绿色防控示范区,已投放异色瓢虫、花绒寄甲虫等天敌余万头,装设各类诱捕器余套。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树木医生也不局限在线下接诊,线上为树木花草看病的服务方式也开始普及。
北京的四家医院均提供线上诊疗服务和专业咨询。除了北京的医院,位于上海辰山医院也提供在线问诊,市民可以选择想要问诊的植物,填写详细情况并上传照片、提交问题,医生们利用业余时间定期在线上平台给予回复。
目前,绿色防控、生态保护、健康生活等理念深入人心,树木医生“操心”的事除了“线上诊疗”,还有将新技术的运用普及开来,融入市民侍弄花草的日常生活等全新的挑战。
倾听古树的故事
“古树能触动我们心中最柔软的地方。看看先贤的诗词,抚摸他们留下来的古树,就感觉他们没有离开我们,就能感受到,我们的文明是可以用古树串起来的。除了要重视给树木看病,更要重视它们的生态价值、文明底蕴。”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的“古树小院”里,树木医生专家服务团副团长丛日晨告诉笔者。
5月29日至6月2日,“古树名木保护科技成果推介”活动在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举办,丛日晨的“古树小院”也变得热闹起来,集中展示近年来的古树名木保护科技创新成果,助力古树延年益寿、焕发新颜。
北京拥有众多古树,如密云区新城子镇的“九搂十八杈”侧柏、天坛公园的“九龙柏”、北海公园的“白袍将*”白皮松和“遮荫侯”油松、中山公园的辽柏等,保存了弥足珍贵的种质资源,孕育了绝美的生态奇观,是珍贵的自然文化遗产,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文化、生态、科学价值,是“活的文物”。
“要想做好古树医生,首先要深刻地认识古树的价值,倾听古树的故事。”在丛日晨的“患者”中,最让他印象深刻的,当属文天祥手植枣树。相传,这棵枣树为文天祥被囚期间亲手所植,距今约有七百多年,枝干向南自然倾斜,与地面约成45度角,象征着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精神,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指南树”。
丛日晨每次给这棵枣树做体检和养护时,都会摸摸它向南倾斜的树干,心中默念文天祥的诗句,感怀诗人的家国情怀,不知不觉中湿润了眼眶。
“古树不仅是会生长的‘文物’,其生态价值也不容小觑。”丛日晨告诉笔者,古树的生态价值有固碳释氧、保持水土、防尘减噪等。由于它的体量大,可能会形成一个小的生物栖息环境,这是普通树木无法做到的。例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天马村河中的“小鸟天堂”水榕树独木成林,枝叶覆盖面积超20亩,为种鸟类提供生存场所,人们在这里共记录到种维管植物和两百余种野生脊椎动物。
近年来,古树医生们挖掘古树历史,拥抱新型技术,加强对古树的整体、系统、科学保护。
在丛日晨看来,要想了解每一棵古树的健康情况,首先要测定古树的年龄。有记载的古树,方便判断年龄,而荒郊野岭的古树如何判断?古树测龄技术的落后,曾经成为古树医生“把脉诊疗”的“拦路虎”。
“精准测定古树的年龄,还不损伤古树,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丛日晨摘下眼镜,皱着眉头说,“过去为了鉴定树龄,要对树体进行有损伤的采样,这边挖一点儿,那边挖一点儿,这些古树都是上了年纪的,哪能经得起这般折腾?”
如今,针对这一难题,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结合多年以来古树保护的实践,开发出一种无损伤树龄检测的新技术。该技术利用树体上死亡的断枝或树枝断口对树龄进行鉴定,对死枝和断口进行采样,不影响树木生长。截至目前,已为余株古树和大树进行了树龄鉴定。
目前,各地对古树保护更加重视,加之相关法规要求,在拆迁、修路等工程中遇到大树,都比较谨慎。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经常能收到一个个沉甸甸的包裹,装着来自天津、河北、山西、海南等地的古树切片,以获得精准的树龄鉴定。
在古树医生的努力下,许多城市的道路中间“长”出一棵棵古树,城市规划为了保护好古树,建筑、道路统统为古树开绿灯,绕开它们。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树医生深入挖掘古树名木的特殊价值,让古树“活起来”。
据了解,北京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院保存繁殖了京津冀重点古树名木母株31种株,保存克隆苗0余株。未来,古树医生们会将这些珍贵的基因进行扩繁、回归和迁地保护,让“小树苗们”回到古树身边,继续茁壮成长。
身为享誉全国的古树专家,丛日晨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他还记得,有一年去云南普洱讲课,看到当地的老人们都摇着蒲扇,坐在一棵很大的古榕树下聊家常。“我们常说古树有历史文化价值、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但我觉得对普通老百姓来讲,它更是一个地域符号、一个情感寄托。这让我觉得作为一名古树医生,我从事的工作很有意义。”
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二级调研员曲宏表示:“未来,我们想让更多的古树公园、古树街巷、古树社区、古树乡村点缀在京华大地,保护好这些‘活的文物’,在市民心中播撒生态文明的种子,使一代代市民的乡愁情思得以存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