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27141 [复制链接]

1#

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


摘 要:内部审计是医院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院规避风险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内部审计应明确其在医院风险管理中的职能定位,根据医院经营活动的特点开展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发挥作用。


中国论文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风险防范


1.医院内部控制审计问题与现状


对医院而言,构建内部控制体系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工作,尤其在向现代管理转变过程中,医院管理人员观念落后问题越发显现,给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因此,有必要对医院内部控制审计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1.1内控环境差,管理认识不到位


当前医院医疗专家型人才领导的占有较大比例,其管理受传统经验影响较大,尤其行*指挥占主导,对内部控制重视不足,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系统的管理制度。受市场竞争的影响下,医疗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部分医院为提高办事灵活性,甚至干脆不遵守规章制度,内控工作存在较大随意性。另外,因缺乏高素质管理人才支撑,医院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足,无法站在全局角度分析问题,导致相关制度的落实效果很不理想,仅停留在表面。


1.2内控基础差,措施落实成效差


医院内控涉及很多内容如实物资产控制、授权控制、业务记录、预算控制及报告控制等,上述内容的落实均需医院相关部门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以积极的配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内控控制落实成效差,运行成本与灵活性是面临的突出问题。部分医院以灵活性为借口,随意跨越内控的相关环节。另外,部分医院内控措施虽相对完善,但因其富有成效的落实建立在一定的成本之上,因此,部分医院管理层减少在内控方面的投入,致使内控措施落实受到一定限制。


1.3评价机制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


研究发现,评价机制缺乏,监督机制不完善的医院比重较大,尤其无统一的体系与标准进行约束,导致评价及监督工作停留在表面。例如,制衡机制较差,给不同岗位、不同部门间的相互制衡造成不利影响。总之,无有效的评价、监督机制会严重影响医院内部控制系统作用的充分发挥。


2.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分析


内部控制审计在医院风险防范中的作用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以下三个方面较为突出,接下来进行深入探讨。


2.1促进医院管理制度完善


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进行合理评价,进一步审核制度的可行性、有效性、健全性,尤其针对相关规章制度以及业务流程结合医院实际加以充分完善,制定多套涉及风险防控、医疗质量、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制度,促进了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使得医院内部控制对风险的防范进一步提高,避免了医院经营风险的出现,显著提高医院风险管理及经营管理水平,为医院的稳定、安全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2.2促进内部控制流程完善


遵守性测试医院内部控制制度,认真分析制度执行与目标存在的差距,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具体落实期间出现的疑难问题,在程序控制、事物资产倾注更多精力,不断实现医用耗材管理的细化与优化,进一步增加医院内部控制流程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使得医院经营风险进一步降低。


2.3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


立足医院内部控制可行性、合法性测试,加强对内部控制效果、控制责任、控制过程的评价与监督,尤其在对风险管理人员进行年度考核时,可将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依据。通过考核对内控管理人员进行一定的奖罚,实现与其工资的挂钩,可充分激发内控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医院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对策


3.1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对策


医院内部控制制度审计内容涉及以下几方面:(1)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实施措施及流程,以及可操作性情况如何;(2)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被有力的执行,尤其应从医院日常经营活动出发,对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加以检查,以确定其能否充分规范员工的日常行为;(3)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能够处理经营管理中出现的相关问题,以及内部控制办法及控制程序是否贯穿医院的整个经营活动环节。


因此,应通过对医院内部控制系统进行合理的评价与监督,立足内部控制管理人员及实施流程,制定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避免舞弊、遗漏等不良现象的出现,尤其应重点评审实物资产管理、货币资金、物质采购等,分析内部控制流程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存在的不足,评价其可能引起的后果,通过制定针对性措施,实现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促进医院抗风险能力的提升。


3.2建筑工程内部控制审计对策


对医院而言,建筑工程项目审计不仅是效益审计的重点,而且是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关键。受建筑工程环节多、投入大、周期长特点的影响,使得内部控制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对医院建筑工程项目实施内部控制审计时可委托有资质的结构进行。


审计医院建筑工程项目时应注意以下内容:立项前建筑工程建筑项目是否站在医院发展的全局角度研究其可行性,是否认真考虑项目投入后获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建筑项目是否进行招投标管理,以及招投标管理的方式及程序是否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另外,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控制、预算执行等,尤其新增加的项目应经过医院领导审批,与此同时落实会签制度。


审计时工作人员亲临施工现场,及时准确了解施工进度、施工所用材料的价格、质量及型号,认真审查进度款是否严格依据合同相关条款进行支付,有效避免施工期间的财务风险。


3.3医疗设备采购内部审计对


医疗设备是医院从事正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保障,发挥的作用不容小视。调查发现,我国实力雄厚的医院中,医疗设备在医院固定资产占的百分比为30%~50%,由此可见医疗设备采购是降低医院成本的重要环节,在防范医院经营风险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3.1 事前参与 审查评价医院招标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控制和减少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确保招标管理的可行性,保证实施细则及管理办法的合理性,是招标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因此,应发挥制度规定的整体合力,对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分解,及时纠正违反制度的行为,使制度约束贯穿于权力运行的全过程。


审查时应将以下内容当做重点:认真审查职能科室采购管理制度,是否存在明显漏洞;采购岗位的设置是否合理,以及不同岗位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重点环节的监督、不相容职务分离等机制,如付款执行、付款审批、采购和验收等;是否对采购环节的审批权限加以明确。


3.3.2事中监督


对采购招标环节进行监督,可避免漏洞的进一步扩大,避免国有资产的无端流失及采购风险的出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院经济利益免受侵害。对采购环节进行监督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3.3.2.1设计设备立项及购置化解。审计设备立项审计,可杜绝盲目采购情况的发生,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具体实施时应注重以下的落实:审计设备立项的手续是否健全及符合相关规定;是否成立专家组对立项的可行性进行评审,尤其针对采购大型医疗设备的决定是否进行充分的用户及市场调研,是否严格认证设备的型号、技术参数以及售后服务。总之,通过审计医疗设备采购环节,可杜绝资金浪费情况的发生,提高资金利用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医疗设备的经济效益。


3.3.2.2审计招标文件。对招标文件进行审计可保证招标文件质量,降低招、投标单位间纠纷的发生。审计时应注重以下内容:与投标报价、投标人资格、投标设备等要求是否具有实质性;招标文件中涉及的评标标准及要求是否规范与合理;招标通知书和招标文件是否存在出入。


3.3.2.3审计标底价。标底价准确度会给招投标行为的公正性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应将标底当做审计的重点加以落实,尤其对标底计价原则、标准及依据引起足够的重视。


3.3.2.4审计开标。对开标进行审计,为开标过程的透明及公开提供保障。实施时注重以下内容:开标操作是否经专业技术、设备部门、财务、审计等组成的评标小组监督;投标文件接收是否存在截止时间;是否对招标文件密封情况进行当场检查;唱标程序是否公开以及投标人的资质是否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3.3.2.5审计评标。评标时进行审计可确保投标者受到公正、平等的对待。审计的重点在于在于检查评标内容全面性与否,评标标准科学、合理与否,尤其应将重点放在是否存在排斥或倾向投标人的内容,是否给投标人之间的正常竞争造成阻碍。


针对医院专业设备的招标,审查时应将设备的性价比当做重点审查内容;进行评标时在考虑报价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在使用寿命期内设备的管理、维修、运营费用,禁止过分追求低价格,而忽略考虑后期可能产生的费用。对于一般的卫生耗材及通用设备的招标,尽量选择低价格者中标。


3.3.2.6审计定标。对定标环节的审查包括定标方法、定标程序等内容的审查,确保定标价格在满足市场行情的同时,达到医院采购目标的要求。


3.3.3事后跟踪。通过事后跟踪有助于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减少经济纠纷发生机率。事后跟踪应充分做好以下内容:


3.3.3.1审计经济合同。对经济合同内容进行严格的审计,可防止双方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为设备采购的顺利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签订的经济合同是否符合规定及相关规章制度要求;签订是否依据中标及招标相关文件实施的;合同条款内容是否健全,表述是否有歧义等。


3.3.3.2审计经济合同执行过程。对经济合同执行过程进行审计,可确保国有资产的完整与安全。审查时重视以下内容:供应商供货是否依据合同要求进行;主管部门的入库手续、办理验收等工作是否按照规定进行;执行仓储保管工作时是否满足相关规定;是否存在浪费现象等。


通过对医院设备采购进行事前、事中及事后环节实施内部审计,深入分析不同环节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将医院面临的风险降到最低,在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的同时,避免采购成本的增加。而且还能防止招投标过程出现商业贿赂、弄虚作假等不良问题。


3.4审计资产内部控制


对资产内部控制进行审查时重点放在是否审批实物资产动态变化、实物保管以及会计记录是否相互分离和制约,是否存在实物资产流失、毁损及被盗情况。审计医院耗材管理内部控制时,应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及管理业务流程,制定与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尤其认真检查不同科室是否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及工作流程,确保所有需要控制的环节均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遵守实物资产管理要求进行耗材的管理。另外,账务人员应每月和仓管人员进行耗材出入情况的核对,并认真检查账务的相符情况等。


综上所述,内部审计关键在于防御风险,防范胜于查处。在医疗卫生事业高速发展的今后,医院内部审计应突破陈旧观念的影响,树立新的内部审计理念,使得审计预防风险的作用充分发挥,及时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早感受风险,提前发出警报,起到预警作用。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冲国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率5号―― 内部控制审计[M],2003


[2] 尚长浩.医院医疗器械管理的思考和建议[J].医疗卫生装备,2004;(9):139


[3] 种银保.医用耗材应用现状及其规范管理[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5;29(6):460―461


[4] 邱国峰.医院内部控制审计研究[J].卫生经济,2007;26(9):67~69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