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城市副中心有支虫虫特工队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效果好的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初冬时节,踏叶沙沙。北方大部分园林病虫陆续进入休眠期,与害虫斗了三季的林保人员总算能松口气,逐步进入害虫越冬基数调查环节,为来年防治提供趋势分析和判断依据。

经过三季“斗法”,今年以来,城市副中心病虫害防治战况如何?有哪些“能兵巧将”参与了战斗?这些让城市副中心长期处于有虫但无灾状态的“功臣”长什么样?记者专访通州区林保站,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

“今年,我们以5亿头周氏啮小蜂、3.6亿头赤眼蜂、万头肿腿蜂为‘主力部队’,7万卡异色瓢虫打辅助,组成‘虫虫特工队’与盘踞林间、臭名昭著的林木害虫展开‘殊死搏斗’,这场战斗已在秋后形成定局。”通州区林保站技术员霍姗博士把城市副中心“以虫治虫”的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如同排兵布阵、带队打仗。

这确实是一场有意思的“生死较量”。“虫虫特工队”在林保人员的布控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占据上风,保护城市副中心绿色底色不变色。

特工一:周氏啮小蜂

技能:寄生虫蛹,吸食营养

对手:美国白蛾

周氏啮小蜂

城市副中心是一座绿色森林之城,层层“绿波”是城市副中心近年来生态建设为百姓带来的绿色福祉。但大伙儿不知道的是,每年春、夏、秋三季这里都会上演一场场无声的“厮杀”。

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建设面积约11.2平方公里。截至目前,城市绿心的绿地绿化率高达85%以上,保留原有余株大树,新植乔木13万余株,植物种类达余种,其中乡土树种占比90%。

在绿心公园,杨、槐、白蜡树干2米高处,常常能看到一个褐色椭圆外壳、成人拇指大小、表面包着茧的小装置。“乍一看像蚕茧,其实是投放的周氏啮小蜂的柞蚕蛹,里面装着至少头周氏啮小蜂。”通州林保站副站长胡阳为记者仔细介绍。

要想知道周氏啮小蜂是何来头,必须先了解它的“死对头”——美国白蛾。这一顽固对手属于外来生物,上世纪90年代末传入北京,一年可繁殖三代。“可别小瞧了这小蛾子,数据显示,春天一对儿白蛾夫妇能够生产至0颗卵,秋后就能繁殖万到2亿头白蛾,蚕食5万棵树!而且隐蔽性极强,人们很难找到它们的藏身之处。但对于周氏啮小蜂来说却不是什么难事。”胡阳说。

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优势寄生性天敌之一,人工释放是一种生物防治措施,为的是“以虫治虫”。胡阳向记者解说了这场“战斗”:周氏啮小蜂的翅膀薄如蝉翼,具有很强的飞翔和寻找寄主能力,能敏锐地寻找到隐蔽在各种化蛹场所的美国白蛾老熟幼虫和蛹,一旦发现“敌人”,就会把卵寄生其中,吸食其营养成分,从而达到消灭美国白蛾的目的。另外,它还会去“收拾”杨扇舟蛾、榆毒蛾、柳毒蛾等鳞翅目害虫,会同时大大降低这些林木害虫的危害。

“美国白蛾的幼虫虽然要比周氏啮小蜂大几十倍,但面对天敌,它也只能束手待毙。”胡阳说。“以虫治虫”就是利用周氏啮小蜂的寄生特点,培育出来的周氏啮小蜂会被悬挂在树干2米处,投放1至2天后自然羽化飞出寻找害虫。每个柞蚕蛹里可繁育只左右的周氏啮小蜂,它们成虫体长仅1毫米左右,无蜂针,不攻击人,由专门实验室进行人工培育。“目前看到的蚕茧基本已经完成使命,曾经在此孕育的大部分周氏啮小蜂在发育成熟后已经飞走了,继续放在这里是希望起到宣传作用,让更多人了解生物防治。”胡阳说。

周氏啮小蜂的“主战场”一般在杨、柳、桑、槐、臭椿、白蜡、法桐等树上,它是“虫虫特工队”中的“王牌主力”,今年以来,林保人员已投放5亿头,遍布城市副中心各大公园、林场、城市主干道和各个小区。

特工二:赤眼蜂

技能:寄生虫卵繁衍后代

对手:广普型选手不挑食

赤眼蜂

今年8月,林保人员投放了另一批“特工”,它们栖居在一个个打了孔的小纸袋中,仔细一看袋子里是一把米粒大小的白色小颗粒。“特工”赤眼蜂就住在这些小颗粒里。这一把小颗粒累计能容纳下1万头赤眼蜂。

赤眼蜂,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红眼睛的蜂,通体呈黄色或黄褐色,成虫体长0.5至1毫米,比周氏啮小蜂“窈窕”。“它消灭害虫更有一套!”霍姗博士得意地说,“害虫在产卵时会释放一种信息素,赤眼蜂能通过这些信息素很快找到害虫的卵,它们在害虫卵的表面爬行,并不停地敲击卵壳,快速准确地找出最新鲜的害虫卵,然后在那里产卵、繁殖,赤眼蜂由卵到幼虫,由幼虫变成蛹,由蛹羽化成蜂,甚至连交配怀孕都是在卵壳里完成的,一旦成熟,它们就破壳而出,然后再通过破坏害虫的卵繁衍后代。这样,害虫始终在赤眼蜂的掌控之中。”

霍姗向记者解释,在全变态昆虫生活史过程中,一般经历四个阶段——卵、幼虫、蛹、成虫,如果说周氏啮小蜂是在害虫蛹内搞破坏,赤眼蜂则是在害虫卵内搞破坏;周氏啮小蜂主要寄生美国白蛾,而赤眼蜂则“不挑食”,攻击各种毛毛虫,适应能力更强。赤眼蜂除了释放在杨、槐、白蜡、法桐上,在海棠、碧桃树上也常见身影。

特工三:肿腿蜂

技能:体外寄生利用尾刺注蜂毒

对手:天牛和吉丁

肿腿蜂

位于通州、顺义、朝阳三区交界地的东郊湿地公园,南部紧邻通州新城,北部与首都机场、空港产业基地和顺义现代制造业基地相接,这片大面积的林间湿地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水相依,吸引大量游客避暑、秋游。徜徉在公园里的游客不知道,肿腿蜂的“主力部队”就在这里“埋伏”。

东郊湿地公园栽植大量白蜡树,使得这里成为害虫白蜡窄吉丁的“根据地”。8月中下旬,正是白蜡窄吉丁的幼虫期,林保人员将一个个成人中指粗细的指型管倒挂在树干上。只见管中爬着一个个小黑虫。“这些没翅膀的小东西就是肿腿蜂成虫,每个指型管中有头,今年,仅东郊湿地公园就投放了4.5万头。”霍姗说道。

肿腿蜂本领也不小,它是一种寄生多种蛀干害虫幼虫和蛹的体外寄生蜂,是天牛和吉丁等多种蛀干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这群“特工”特点鲜明,与周氏啮小蜂和赤眼蜂不同的是,它没有翅膀,且体外寄生,静悄悄地“赖”在寄主身上,择时用尾刺蜇刺寄主,从而注入蜂毒,待寄主麻痹后,再取食寄主的体液来补充营养,直到寄主被吸食殆尽,而肿腿蜂则靠着这些营养产卵繁衍后代。肿腿蜂能消灭的林木害虫有双条杉天牛、青杨天牛、桃红颈天牛、光肩星天牛等。

白蜡树具有树干通直,树形圆整,叶绿荫浓,秋叶橙黄等优势,常是庭荫园景树及行道树的优选树种,遍布城市副中心庭园、园林小区、公园、风景区及空旷之地,在通州区十分常见。但因为天牛和吉丁等害虫的存在,往往一栽栽一片,一死也是死一片。“主要因为这些蛀干类害虫较为隐蔽,等到能从外形中看出树木受害,树木已经形成‘内伤’病入膏肓了,因此必须在天牛和吉丁这些蛀干害虫的幼虫期投放天敌‘以虫治虫’进行生物防治。”霍姗说。如今,放眼东郊湿地公园,满眼绿波,离不开这群小小“功臣”。

特工四:异色瓢虫

技能:“伏击”制胜

对手:蚜虫

异色瓢虫

在新华大街、通胡大街、京榆旧线等城市副中心55条主干道边不乏海棠、碧桃、紫叶李、油松、龙爪槐的装点。驻足留意的市民会发现,在这些花灌木的树枝间总是悬挂着一个围成三角形的立体小纸壳,纸壳中是一颗颗长度两三毫米的卵粒。每年夏季投放后,这些卵粒就会长成一个个异色瓢虫的幼虫,它们是蚜虫的天敌。

夏季,在国槐等行道树以及乔木树冠下,总会发现地上黏糊糊的一片,这些都是蚜虫的蜜露。一旦出现,意味着该树招蚜虫了,得赶快处理,不然会落在椅子上、车顶上,黏黏糊糊十分扰民。不仅如此,这些黏糊糊的区域极易成为真菌的培养基,也容易诱发其他病害。而蚜虫本身易传播病毒,导致植株患上病害甚至死亡,是世界公认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

蚜虫“魔高一尺”,异色瓢虫“道高一丈”。每年4月到6月,林保人员就会“搬”出异色瓢虫来对付蚜虫。异色瓢虫的幼虫捕食量相当惊人,“一般一头异色瓢虫的3龄幼虫,一天的捕食量大概在头蚜虫,4龄的可能吃到头左右。”霍姗告诉记者,蚜虫有十几种,异色瓢虫干掉蚜虫干净利落。

蚜虫危害需要经历一个蚜虫数量逐渐增多,危害逐渐严重的过程。因此,在释放异色瓢虫之前,林保人员需要预估释放瓢虫的基本数量,实际释放的数量要保持超出预估数量,以保证释放的异色瓢虫具有数量方面的压倒性优势,直接控制有害蚜虫的发生基数,从而为全年压制蚜虫发生危害提供保证。“饱和式救援、海量释放,在蚜虫为害前设下‘伏击’,这就是战术!”霍姗打趣地说。

通州区林保站负责人王爱东介绍,近年来,城市副中心绿色防控技术遍地开花,始终保持“有虫不成灾”的状态。可以说,这些小虫虫也为通州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立下“汗马功劳”。

城市副中心是一片城市森林,如果虫害发生在公园、城市副中心道路、老旧小区里,直接打药杀灭会影响附近居民生活,而且,频繁的、大量的化学农药使用会对环境带来极大的负担,导致生物多样性水平降低。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带来的负担,“以虫治虫”只是其中一项,此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生物防治法。

王爱东告诉记者,由“虫虫特工队”以及飞鸟和菌群组成的“天敌军团”,以城市副中心平方公里范围内城市建成区为主,涵盖梨园镇、永顺镇,及宋庄、台湖、张家湾、西集镇部分区域,囊括重点公园、景区、平原生态林、城市主干道、居民小区,与害虫一年年“斗法”。同时,配合使用太阳能杀虫灯、捕虫网、诱捕器等物理防治技术布下“天罗地网”,逐渐降低了城市副中心林业有害生物基数,也大大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

“城市副中心如今的绿色防控总体目标就是以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和质量在确保‘有虫不成灾’的前提下,进一步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试点前沿防控科技手段,营建和修复城市森林健康生态环境。”王爱东说。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