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文汇报」
《文史趣思》
陈学斌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红颜薄命”谁之过?“门当户对”对与错?“雕虫小技”可足道?我们]熟读很多成语诗词,访过许多名胜古迹,但往往是浮光掠影,匆匆而过,以至于遗失了文华精萃,忽视了深究其理。
本书作者以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为源头,挖掘历史文化中的经典故事、诗词歌赋、名胜古迹、人物传奇,选其精彩片段,撷其传神精华,提炼精选主题,撰写24篇富含文史知识、奇闻逸事的文章,形成“文史趣思”。文章以史实为依据,并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想象,对文史、典故、民俗、传承等追根溯源。
中国历史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本书引领读者在“文丛史海”中遨游,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回味诗与远方。
内容选摘
白“霜”红叶总相宜
其实,认真考究起来,霜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多余物,也不是“冷若冰霜”的无情物,霜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影响非常重要,其作用可细细道来。
霜使江山添锦绣。《诗经·秦风·蒹葭》一开头,就写道:“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是一幅情境幽远、洁净美好的风景图。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里,想到意中人在河水的那一方,是多么令人心驰神往啊。古人描写霜后美丽秋景的诗句很多,如刘禹锡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白居易的“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张籍的“城西楼上月,复是雪晴时。幽光落水堑,净色在霜枝”,李世民的“朝光浮烧野,霜华净碧空”,陆游的“禹庙兰亭今古路。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等。在诸多诗词中,唐代杜牧所作的《山行》当数流传影响较广的一篇,诗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26岁中进士,是晚唐杰出诗人,与李商隐两人对应于李白、杜甫,合称“小李杜”。其诗歌成就颇丰,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山行》一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尤其是他发现在夕晖映照下,经过霜打的枫林,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火红如霞,竟然比江南早春二月绽放的花朵还要鲜美,这是一片不似春光、胜似春光的景色,那火红的枫林呈现一派热烈蒸腾、生机勃勃的活力。诗人在此情此景中,停车驻足、流连忘返,既是欣赏美丽景象,也是展示豪情满怀、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读之令人激情燃烧,欲与共鸣。正是这首诗,引来了“爱晚亭”。
在湖南长沙湘水西岸,有一座著名的山峰,叫岳麓山。岳麓山是南岳七十二峰的尾峰,“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其山下有被列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岳麓书院,山腰有被誉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的古麓山寺,山顶有云麓道宫。岳麓山古木参天,物华天宝,人文荟萃,闻名中外。爱晚亭就建在岳麓山下清风峡中。它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原名为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古朴典雅,亭坐西向东,三面环山,紫翠青葱,流泉潺潺,池塘泛波。放眼远望,皆是枫林。亭前石柱上刻有湖南学监程颂万所撰的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东西两面亭棂所悬的红底鎏金“爱晚亭”匾额,字由毛泽东亲书。立于爱晚亭,观岳麓美景,犹如进入梦幻般的世界,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久久不愿离去。
其实,懂欣赏、爱枫叶的古人还真不少,如唐代张志和写有“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晚唐鱼玄机写有“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宋代杨万里写有“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明代唐寅写有“我画蓝江水悠悠,爱晚亭上枫叶愁”等,表达了爱枫、惜枫、恋枫、醉枫的意蕴。说到此时,就该提提“香山红叶”了。
北京香山闻名遐迩,它是西山的余脉,西山又是太行山的一条支阜,古称“太行山之首”,又称小清凉山。古时皇家贵族曾把这一带选为秋日狩猎和纳凉之地,兴致之余,也登山观景。据史籍记载,红叶作为香山最具特色的景观风物,迄今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早在金元时期,红叶已成京西秋日景观。明清时期,到香山观赏红叶成为达官显贵、文人雅士的一大乐事。最早为香山红叶吟诗赋词的是金代人周昂,他曾经任过良乡县令、监察御史。周昂闲暇时,喜欢游历山水。有一年秋天,他与友人寻游香山,看到五彩斑斓的秋色,即兴赋《香山》一诗:“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野水趁人如有约,长松阅世不知年。”到了元明时,观赏香山红叶已成时尚,“每至严霜日,都人结伴西行,于西山观红叶”。有的人为观赏红叶,还寄宿于山寺或农家小院。到了清代,康熙帝在前朝旧行宫的基础上建成“香山行宫”,乾隆帝即位后又加以扩建,建成大小园林景观总共八十余处,其中钦题并赋诗的景观有二十八处,由此形成享誉京城的“静宜园二十八景”。乾隆帝的御制诗,对香山美景赞美有加,如“淡绿深红迷目色”、“绿叶看输红叶多”、“飘绿霏红都过了,是真天女散花时”等等。乾隆帝曾先后两次在香山举办规模盛大的生日庆典,挑选70岁以上老人参加宴会,并向每位老人赠送两片由他于前一年亲自挑选、制作的精美红叶,得到此红叶的老人无不视之为殊荣。随着时代的变迁,香山许多景点越发放射出璀璨夺目的光芒。其中,比较有史学和文化价值的当为“曹雪芹西山故里”。曹雪芹在隐居西山十多年时间里,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写成巨著《红楼梦》。该书是古典文学创作的一座高峰,是一部明清社会文化生活史的真实写照,思想性、艺术性为世人极力推崇。曹雪芹故里位于北京植物园黄叶村,北京植物园所在地在清代属正白旗旗营,也是曹雪芹生活、著书《红楼梦》之地。走进故里小院,《红楼梦》中那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似梦幻般在脑海中闪现,伟大的历史文化和优美的自然生态此时此地得到完美的融合,使人情不自禁也融入其中。在享受如诗如画的美妙情境中,我想霜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的。
霜使食材多美味。民间习俗中,有霜降吃柿子的说法,据说这与明代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小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年霜降时节,朱元璋连冻带饿晕倒在野外,醒来时突然看到附近一棵柿子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爬起身,摘了树上的柿子饱餐一顿,顿感神清气爽。后来,朱元璋登上皇位后,有一年霜降时,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地方,发现那个让他活命的柿子树还在,他当即脱下身上的红战袍披在柿子树上,还将它封为“凌霜侯”。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且不论这个故事的真假,霜降吃柿子确是传统并大有益处。
俗话说“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霜降前后是柿子的最佳成熟期,柿子个大、皮薄、汁甜,营养价值很高。它含有胡萝卜素、维生素C、葡萄糖、果糖,以及碘、钙、磷、铁等矿物元素。秋天干燥时节,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柿子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肠胃消化,增进食欲;柿子还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喝酒过量的人,吃个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肌体排泄酒精等。有谚语告诉人们“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霜降不摘柿,硬柿变软柿”。但摘柿子时,常常要留几个挂在树上,一说是喂鸟积德;二说是鸟在授粉、除虫时有功,应该有所报答;三说是柿子摘光谐音“死光”,不太吉利。此外,柿子一次也不能多吃,因为它属寒凉性的食物,吃得过多,容易出现腹泻等肠胃不适,再有它含糖量高,吃多了易出现血糖升高。除树上现摘的柿子外,柿子还可加工做成柿饼。柿饼表面通常覆盖一层薄厚均匀的白霜,那是果肉干燥时随水分蒸发而渗出的葡萄糖和果糖的凝结物,也称柿霜。柿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堪称柿饼的精华。
不仅柿子如此,不少蔬菜、瓜果表层都沉积着一层叫作蜡质的白霜,对植物起一定的保护和保湿作用。例如,冬瓜的白霜,能反映冬瓜的成熟度。新鲜瓜果,白霜较多。葡萄上的白霜,可以减少葡萄表皮上的水分蒸发,增添葡萄的新鲜度,而且这种白霜含有齐墩果酸,能起到护肝的作用,因此有说法“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李子、西梅、蓝莓的表面也会有一些白霜,新鲜的苹果拿在手上摸到一种滑腻感,原因就在于水果分泌的这些糖醇类物质。在农村生活的人或经常购买蔬菜的人知道,青菜在下霜过后会变甜。这是因为霜后气温下降,青菜为避免自身细胞被冻坏,就要想办法保护自己。因为青菜里含有淀粉,淀粉本身是不甜的,而且不容易溶于水,但温度降低后,青菜里的淀粉就在体内淀粉酶的作用下,经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酶,又经过麦芽糖的作用,变成葡萄糖。葡萄糖容易在细胞液水中溶解,这就降低了细胞液的冰点,使细胞不容易冻坏,既保护了青菜自身,又使青菜有了甜味,吃起来味道十分可口。菠菜、白菜、萝卜等吃起来也是同样的道理。霜也能使埋于地下的“水果”,如地瓜、红薯等去掉身上的土腥味,变得又香又甜。
在北方地区,霜降前后,牧民们就要抓紧打草,为喂养牲口贮备过冬的草料。有的地区还有霜降期间“敬耕牛”的习俗。因为农耕社会,牛是农家的命根子,“牛通人性”,霜降时节,秋收基本完工,为了感谢牛辛勤的耕耘,就在这个期间用上好的草料喂它,同时禁牛力、禁鞭笞,让牛也能享受一下劳累和收获之余的快乐时光。
值得注意的是,鸡蛋和有些水生植物表面也带着霜。其实,鸡蛋表面的白霜是一层保护膜,它起封闭蛋壳上气孔的作用,既能防止细菌进入鸡蛋内,又能防止蛋内水分蒸发,保持蛋液鲜嫩。诚如是,鸡蛋皮上的那层霜还是不擦为好。海带本身含有的甘露醇出水风干后,会附着在海带表面,看上去像白霜,有点甜味。甘露醇具有利尿和消肿作用,可减轻肾脏负担。由于甘露醇溶于水,所以海带在水中浸泡时间长了,会降低营养价值。懂行的厨师会将海带先放在蒸笼里干蒸,再用水冲洗,这样加工的海带就既嫩又脆了。由此看来,要使舌尖上的味道更甜美,需要人们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