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药物治疗 http://m.39.net/pf/a_6162073.html艾叶
俗话说,“入夏之前挂艾草,蚊虫苍蝇难进门”。端午节里,艾草带来最亲切的色与香。在这个艾香弥漫的日子,不仅有儿时无限的思念和回忆,而艾也是道不可多得的美食。
儿时,每逢端午,妈妈总要迎着朝露去采艾草,把窗户、门头都塞得满满的。妈妈常用艾草煮水给我洗澡,倒入盆中热气腾腾的,艾香熏得我大呼小叫。洗完头发、洗身子,抓把艾叶捂到*气疙瘩上还可祛瘴*。
儿时,最乐意和小朋友们比香包。妈妈的女工在村里没的说,我的书包都是妈妈用布头拼的,很漂亮。儿时,我身体很弱,妈妈用十几块碎布给我做了个装有艾草、香叶、朱砂的香包,让我们佩于胸前。虽说多少有点迷信的意味,但至今想起来,似乎还能嗅到艾草那淡淡的香味,还能感受到母亲的疼爱与温情。
儿时,妈妈用艾草做出美食。妈妈用刚露尖的艾草炒豆腐、包饺子,甚至做粉面蒸艾叶。俗话说:“好吃莫过饺子”。翡翠饺子很多人吃过,但我最爱吃妈妈用艾叶做的翡翠饺子。妈妈把洗净的嫩艾放在开水里焯上一阵子,捞起在凉水中漂洗几回去苦味,沥干切碎和葱、姜、香菜等搅拌到一块儿,常馋得我直流口水,刚出锅的热饺子一点儿也吃不出艾叶的味道,凉了点倒能吃出艾叶那淡淡的清香味儿。
艾叶不仅在我的童年留下深刻记忆,现今在生活中也有重要位置。一次,妻说足底酸胀,妈妈急忙回老家采摘一些新鲜的艾草和根茎,给妻子熬水泡脚。泡了一段时间非但脚不胀了,就连失眠和痛经的毛病也大有改善。自此,妻还上瘾了,每年端午都要回老家搜罗艾草。
“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着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因为有了艾草、粽子、雄*、龙舟,端午的来临才不显得生分。很难想象,民间的端午假如没有了艾草和粽子,会是什么样子。“庭院艾草荷包满,端午粽味又飘香。”田间地头的艾草绿油油的,风吹浪过泛着绿色的银光。信手采一把,奇特的香味沁人心脾。
艾叶草
艾叶草,是我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的一种植物,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裂。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形态
艾叶草多年生草本,高45-cm;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深裂,两侧2对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又常3裂,裂片边缘均具锯齿,上面暗绿色,密布小腺点,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裂。头状花序排列成复总状,总苞卵形,密被灰白色丝状茸毛;筒状小花带红色,外层雌性花,内层两性花。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期7-10月。
功用性味归经
艾叶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医用用途
药用特性: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拓宽,艾叶的用途越来越广。
艾草泡脚可温肺:取30-50克干艾草煮水泡脚,用艾草泡脚期间应当注意,同时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艾草泡脚。而且用艾草泡脚每周三次即可,不宜过于频繁。艾草是性温、味苦、无*的一味药。它具有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也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艾草泡脚还能够改善肺功能,对于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容易咳白痰的人很有好处。
民间用途
每到端午节,按照民间传统,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据老辈人说,这是为了“辟邪”,但更重要的是为了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所以,端午节历来有“卫生节”之称。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挂艾草、菖蒲的风俗却没有变,人们大多已经不愿再去种植,更不愿去野外采摘了。有些老人开始瞄准这一“商机”。他们在自家的空地上种植些艾草,再去采些菖蒲,将两者捆成一捆,等到端午的前几天就挑着担子出去卖。一捆1—2元钱,很多老人还“创收”了一笔。艾草大多都是自家种的,或是采摘野生的。人们通常会在自家的屋前屋后或者是一块自留地的小角落里种上点艾草。“艾草的用量不大,主要就是端午的那一天要用,所以种植面积只要很小的一块就可以了。在池塘边、村口、小桥边,也会长满野生的艾草,而菖蒲,则大多都是采摘野生的。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五月初五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家家户户都在这一天挂上了艾草和菖蒲,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
白蒿。味甘平。主五脏邪气,风寒温痹,补中益气,长毛发,令黑,疗心悬,少食,常饥。久服轻身,耳目聪明,不老。生川泽。
味苦、辛,气温,入足厥阴肝经。燥湿除寒,温经止血。
《金匮》柏叶汤方在柏叶。用之治吐血不止,胶艾汤方在阿胶。用之治胞阻漏血,以其温经而止血也。
血生于肝,敛于肺,升于脾,降于胃,行于经络,而统于中气。中气旺则肝脾左升而不下泄,肺胃右降而不上溢。中气虚败,肺胃逆升,则上流于鼻口,肝脾下陷,则下脱于便溺。盖血以阴质而含阳气,其性温暖而孕君火,温则流行而条畅,寒则凝瘀而梗涩。瘀而不行,则为癥瘕,瘀而未结,则经脉莫容,势必外脱。肺胃之阳虚,则逆流而不降,肝脾之阳虚,则陷泄而不升。肺胃之逆,非无上热,肝脾之陷,非无下热,而究其根原,全缘于中下之湿寒。
艾叶和煦通畅,逐湿除寒,暖补血海,而调经络。瘀涩既开,循环如旧,是以善于止血,而治疮疡。其诸主治,止吐衄便尿、胎产崩带、淋沥痔漏、刀箭跌损诸血,治发背、痈疽、疔*、疳疮、臁疮、风癞、疥癣诸疮,除咽喉、牙齿、眼目、心腹诸痛,灭皯黯,落赘疣,调胎孕,扫虫(匿/虫虫)。
味苦,微温,无*。主灸百病。可作煎,止下痢,吐血,下部疮,妇人漏血,利阴气,生肌肉,辟风寒,使人有子。一名冰台,一名医草。生田野。三月三日采,曝干。作煎勿令见风。
陶隐居云∶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甚良。唐本注云∶《别录》云,艾,生寒熟热。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臣禹锡等谨按药性论云∶艾叶,使。能止崩血,安胎,止腹痛。醋煎作煎,治癣,止赤白痢及五脏痔泻血。煎叶,主吐血。实,主明目,疗一切*气。初生取作干菜食之。又除*气。炒艾作馄饨,吞三、五枚,以饭压之良。长服止冷痢。又心腹恶气,取叶捣汁饮。又捣末和干姜末为丸,一服三十丸,饭压,日再服。治一切冷气,*邪*瓦斯,最去恶气。孟诜云∶艾实与干姜为末,蜜丸。
消一切冷气。田野人尤与相当。日华子云∶止霍乱转筋,治心痛,鼻洪,并带下及患痢人后分寒热急痛。和蜡并诃子烧熏,神验。艾实,暖,无*。壮阳助水脏,腰膝及暖子宫。
图经曰∶艾叶,旧不着所出州土,但云生田野,今处处有之,以复道者为佳。云此种灸百病尤胜。初春布地生苗,茎类蒿而叶背白,以苗短者为佳。三月三日、五月五日,采叶,曝干。经陈久方可用。俗间亦生捣叶取汁饮,止心腹恶气。古方亦用熟艾拓金疮。又中风掣痛,不仁不随。并以干艾斛许,揉团之,纳瓦甑中,并下塞诸孔,独留一目,以痛处着甑目下,烧艾一时久知矣。又治癞,取干艾随多少以浸面,酿酒如常法,饮之,觉痹即瘥。近世亦有单服艾者,或用蒸木瓜丸之,或作汤,空腹饮之,甚补虚羸。然亦有*,其*发则热气冲上,狂躁不能禁,至攻眼有疮出血者,诚不可妄服也。
食疗云干者并煎者,金疮,崩中,霍乱,止胎漏。春初采,为可干饼子。入生姜煎服,止泻痢。三月三日可采作煎,甚治冷。若患冷气,取熟艾面裹作馄饨,可大如弹许。又治百恶气。取其子,和干姜捣作末,蜜丸如梧子大。空心三十丸服,以饭三、五匙压之,日再服。其*神速走出,颇消一切冷血。田野之人与此方相宜也。又,产后泻血不止。取干艾叶半两炙熟,老生姜半两,浓煎汤,一服便止。妙。外台秘要∶治霍乱吐下不止。艾一把,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又方∶治诸骨鲠。生艾蒿数升,水、酒共一斗,煮取四升,稍稍饮之良。
肘后方∶*击之病,得之无渐,卒着人如刀刺状,胸胁腹内刺切痛,不可抑按,或即吐血,鼻中出血,下血。一名*排。以熟艾如鸡子三枚,水五升,煎取二升,顿服之。又方∶治卒心痛。白熟艾成熟者一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若为客气所中者,当吐虫物。又方∶治去滓,顿服,取汗。又方∶治病患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痢,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虫,食其肛,烂见五脏,便死。烧艾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更入少雄*良。葛氏方治蛔虫,或心如刺,口吐清水。捣生艾取汁,宿勿食,但取肥香脯一方寸片先吃,令虫闻香,然后即饮一升,当下蛔。又方∶妊娠卒胎动不安,或但腰痛,或胎转抢心,或下血不止。艾叶一鸡子大,以酒四升煮取二升,分为二服,良。经验方∶治喉痹。
青艾和茎叶一握,用醋捣敷痹上,若冬月,取干艾亦得。李亚传。又方∶王峡州传野鸡痔病方,用槐柳汤洗,便以艾灸其上七壮,以知为度。王及郎中充西川安抚判官,乘骡入洛谷,数日而痔,病因是大作,如胡贯于肠头,其热如煨火,至一驿,僵仆,无计。
有主邮者云∶须灸即瘥。及命所使为槐柳汤热洗上。因用艾灸三、五壮,忽觉一道热气盛入肠中,因大转泻,鲜血秽物一时出,至楚痛,泻后遂失胡所在。孙真人粪后有血。浓煎艾叶、生姜汁,三门方治火眼。用艾烧令烟起,以碗盖之,候烟上碗成煤取下,用温水调化洗火眼,即瘥。更入*连甚妙。又方∶治癫痫。
用艾于阴囊下谷道正门当中间,随年岁灸之。胜金方不透风,一头以艾灸之七壮。
患右灸左,患左灸右。耳痛亦灸得。初虞世治妇人崩中连日不止。熟艾鸡子大,阿胶炒为末半两,干姜一钱锉,右以水五盏先煮艾、姜至二盏半,入胶消扬,温分三服,空腹服,一日尽。兵部手集∶治发背头末成疮及诸热肿。以湿纸拓上,先干处是热气冲上,欲作疮子,便治误吞钱。取艾蒿一把细锉,用水五升,煎取一升,顿服便下。伤寒类要∶治妇人妊娠七月,若伤寒壮热,赤斑变为黑斑,溺血作罂,以竹筒如指大,一头坐罂缸中,一头纳下部孔中,以鸡子大艾一团烧之,以泥作罂口吹之,常令艾烟熏下部,强人可益久,良。子母秘录胎动上迫心痛。取艾叶如鸡子大,以头醋四升,煎取二升,分温服。又方∶治倒产子死腹中。艾叶半斤,酒四升,煮取一升服。又方∶小儿*烂疮。烧艾叶灰敷上。荆楚岁时记端午,四民踏百草,采艾以为人悬之户上穣*瓦斯。
又宗士炳之孙,常以端午日,鸡未鸣时采似人者,缚用灸有验。
衍义曰∶艾叶,干捣,筛去青滓,取白,入石硫*,为硫*艾,灸家用。得米粉少许,可捣为末,入服食药。入硫*别有法。
端午,天气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细菌病*繁殖,所以古人称五月为“恶月”或“百*月”。到了端午节,古人常用艾叶等插在门上,或用其烟熏,或用其煎水洗浴用来祛除各种*害。从端午节的许多种传说中可以看出,人们都是拿艾叶来防病、治病、保健康的,故端午节被视为卫生节。
艾叶虽小作用大
古代的一些经史书籍常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洗艾浴”等民间习俗的记载。
根据古代医药书籍,艾叶属常用的草药,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艾的用法主要有四:一是煮汤剂或作药丸内服;二是广泛用于艾灸,与针刺、砭石并列,为中医重要外科治疗方法之一;三是烧艾烟熏*虫和驱除瘟邪之气;四是用于煎汤洗浴,驱寒祛*。
艾草气味芳香,形色可玩,成为端午节必备之物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而洗艾水澡也成为古代端午节的一个重要活动。我国自古民间就有五月初五,挂艾叶、悬菖蒲、洒雄*、洗艾浴的习俗,特别是在许多地区新生儿及产妇也要用艾叶水洗澡,这些习俗一直流传至近代。
艾叶杀菌消*、洁净空气,对预防疾病的传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欧洲导致超过百万甚至千万人死亡的流感大流行,为什么在中国没有出现过呢?这里面的因素很多,但可以肯定,我国民间广泛流行的端午节挂艾叶、熏艾烟、洗艾澡的习俗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
艾浴是药浴疗法的一种,药浴疗法的应用,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战国时期,士大夫们已盛行用兰草、艾叶等香料香药煎煮沐浴,以达到芳香爽身保健作用。
艾叶浴在民间应用也十分普遍,大部分地区流行着“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在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即有很多用艾叶浴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辟秽,温运气血,可以预防产后体弱多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皮肤瘙痒、湿疹、疥癣之类皮肤病,用干艾叶煎水洗患处,每天早晚各洗一次,洗后用艾叶药渣敷于患处20~30分钟,效果很好。
妇女艾浴治宫寒
艾叶的渗透性和滋润性极好,具有神奇的滋养、修复效果,能快速促进血液循环,激活表皮细胞再生,可促进衰老细胞代谢,是敏感性及受损肌肤的修护极品。女性的肌体随着年龄的变化和防御功能的改变需要不断的保养,故女性可常做艾浴。
艾叶的调经、暖宫、安神等功效不仅能够缓解种种不适,还对其内环境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并能形成持久的天然保护屏障。对于寒气重、月经过多、腹冷痛、宫冷的人,洗艾叶浴尤其有效。艾叶的精油自然杀菌,浴后令您的皮肤光滑柔顺并散发出绿色蒿草的淡雅清香。让您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同时给您带来健康时尚的沐浴享受。
此外,艾叶还有安胎作用,所以孕妇用艾叶浴不仅可以预防妊娠期感染,还可起到安胎作用。
儿童艾浴爽肌肤
医学研究证实,初生婴儿皮肤缺乏天然保护功能,呼吸道也很容易受环境污染及病菌侵害,天然艾草植物精华,具有抑菌成分,能深层清洁肌肤污垢,杀灭细菌。
在沐浴中,艾叶的精油成分可随蒸汽挥发出来,分布于儿童口鼻呼吸道中,既能杀灭其中的细菌病*,又可形成一道微膜屏障阻止细菌、病*的侵害。
艾草精油成分还蕴含大量宝宝肌肤所需要素,沐浴后在皮肤上也能形成天然保护膜,有效呵护宝宝肌肤。独特天然清香高贵典雅,自然消去体味,使浴后儿童领略全新沐浴感受,清新淡雅,祛痱爽肤,蚊虫不易接近,更觉神清气爽。
此外,艾叶浴还特别适合于脚部,艾叶泡脚不仅可以防治感冒、失眠,消除疲劳,还可消除脚底真菌,去除脚臭、脚气。
如今,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都市,已很少见到端午节洗艾澡的习俗了,究其原因,主要是现代人多生活在都市,无法采摘到艾叶,即使购买到艾叶也无法像古代那样煎煮艾水洗浴。近年来,艾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渐被人们重视,已开发出艾叶牙膏、艾叶浴剂、艾叶油香精、艾蒿枕、保健腰带、蕲艾蚊香、艾叶杀虫剂、艾叶空气清新剂等多种产品,特别是中药浴剂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颇具发展前途的新剂型。艾叶将以另外一种形式为人类的健康做出贡献。
通常来说,我们都是只会在冬天泡脚,因为能够使睡觉时变得更暖和。其实泡脚不仅仅能够在冬天进行,在平日多进行泡脚,对于我们的身体也有很好的护理效果。不少人会用艾草作为泡脚的材料,那么大家知道这样做对身体有什么好处吗?
艾草泡脚的好处
一、除脚气、脚癣
艾草有抗菌抗病*、抗过敏以及加强抵抗力等功能。针对性的使用,长期坚持可以去除脚气以及脚癣。
二、可以驱寒
天天用热水泡脚本来就有促进血液循环,赶走体内湿寒的功效,况且艾草能通十二经络,调理阴阳。经络通畅的人,气血就会跟着畅通,而气血健康的人,体内寒气自然也就无处可待。
三、去虚火和寒火
人体中患有口腔溃疡、口腔炎、中耳炎、咽喉肿痛等情况,只要将艾草和水一起熬煮之后,将药液泡脚一会,等全身出微汗就可以了。然后喝一些温开水,连续泡脚两三天,并且少吃一些寒凉食物,注意休息,那么这些疾病就能够得到很好的缓解。
艾草泡脚注意事项
1、除了在水方面要有方法之外,艾叶泡脚最忌的就是寒。所以,最好不要再敞开式的地方泡脚,也要注意保暖。
2、艾叶泡脚会生寒,需要食用温性食物。因而在用艾叶泡脚的同时,不要再去吃一些冰冻的,或者是寒性的食物啦。
3、艾叶泡脚需要注意频率,禁忌连续多次,天天泡,每周2~3次即可,不宜频繁。
据考证,艾叶用于防病治病已有多年的历史。我国现存的第一部方书、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有艾叶的疗效与用法,以后在历代本草中均有记载。
艾叶最早的用途是灸,并与“针”齐名,而且还有“医家用灸百病”之说。作为内服药,艾叶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之功用。历代的相关文献都有应用艾叶来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的《五十二病方》、东晋时期的葛洪《肘后备急方》等早期的医药著作中就有艾叶烟熏治病的记载。
南北朝时期陶弘景编撰的《本草经集注》在艾叶项下记载有:“苦酒(醋)煎叶,治癣甚良”。
唐代《药性论》亦有:艾叶“醋煎作煎治癣”的记载。《唐本草》:主下血,衄血,脓血痢,水煮及丸散任用。
宋代的《陆氏积德堂方》载有用艾叶熏洗治疗鹅掌风。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当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等重要药物学专著都有艾叶外用(洗浴)治疗皮肤瘙痒、湿疹的记载,《熏洗疗法》介绍用艾叶洗浴治疗慢性溃疡、象皮肿,《蕲州药志》介绍用艾叶煎水先熏蒸后泡洗治疗多年筋骨疼痛、腰腿痛等有显著疗效。
《浙江中医杂志》、《青海卫生》等介绍用艾叶水煎熏洗或外洗治疗慢性瘘管、妇女经漏、咳嗽、湿疹、疥癣、荨麻疹等,均有较好的效果。(梅全喜)
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五月在传说中为“恶月”,现代对此解释为这时天气暑热、*瘴滋生,因此人最容易生病。为了应付“恶月”,民间便在端午这一天以药草净身或服食药物以求祛病健身。
兰汤沐浴这是极古的习俗,后来便和端午节结合起来。屈原“浴兰汤兮沐芳华”就是这种习俗的写照。唐代以端午为中心,把五月称为“浴兰之月”,可见当时煎兰汤沐浴的习俗很盛行。古代认为浴兰可以除病驱瘟,从现代的眼光看,以香汤洗洁身体,的确有卫生保健的功效。
采艾挂户端午节这天,人们踏露采艾蒿挂在门户上;制作艾人、艾虎为饰物;用艾叶、菖蒲、大蒜烧水洗澡并喷洒房前屋后;用艾浸制成药酒饮用。民间以艾来驱邪避*是有一定医学根据的。民间对艾的应用极广,内服可治肚痛、头痛、内出血(如功能性子宫出血),外敷可治蜂蝎咬、疮*、皮炎等。
悬挂菖蒲菖蒲同艾一样被民间当作端午节避邪神物。除了在门户上悬挂及用作身上的佩饰外,菖蒲也用来浸制药酒。民间制菖蒲酒的方法与艾酒一样,常在端午节制作及饮用,以避邪气。菖蒲酒又叫蒲酒、菖华酒。菖蒲属天南星科水生草本植物,又分石菖蒲与水菖蒲两种。石菖蒲以根茎入药,性温,味苦辛,有开窍、祛痰的功效。更有趣的是,在宁波民间,菖蒲还是一种由娘传给女儿的房中秘药。端午这天,妇女们把用雄*滚过的菖蒲根切成细末,盛入心形香袋之中备用。如果碰上丈夫在过性生活时“中了邪”(实际上是房事过频造成精亏)突然昏死过去,妻子便将菖蒲根末吹入丈夫鼻孔,同时将菖蒲根末灌入口中,再在舌底下放一些根末,据说过一会便会醒来。或许正因为菖蒲具有这种效力,人们认为这盛了菖蒲的心形香袋是有灵性的,可以使夫妻生活和谐,恩爱白头。
喝雄*酒端午节给人印象最深的大概是喝雄*酒的习俗。《本经》认为雄*“主寒热鼠疫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邪气、百虫*。”过去,民间常在端午将少许雄*放入酒中饮用,或将雄*与菖蒲末一起拌入酒中饮用。除饮用外,还将雄*酒泼洒墙壁床帐,涂抹小孩面颊耳鼻,驱瘟避*。从现代的眼光看,雄*是一种矿物,主要成分是硫化砷,有解*杀菌清热的功效。因其在高温下会转变成三氧化二砷,即使需要,也要尽量少饮。
酿五加酒五月初五采五加,酿五加酒,也是民间的习俗。五加即五加皮,气香味苦。宁波民间认为喝了端午制的五加酒,可使*怪邪物远避,常饮此酒,人便不会患*风病。这自然是由于人们无法解释某些疾病,便以*怪邪气来附会。人们所说的*风病其实是风湿痿痹的症状,而饮用五加酒确实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关于五加皮的药用,《本经》载:“主心腹疝气、腹痛,益气。疗躄,小儿三岁不能行、疽疮阴蚀。”《本草纲目》引《别录》说,五加皮入药可治“男子阳痿、囊下湿、小便余沥、女人阴痒及腰脊痛、两脚疼痹风弱、五缓虚羸,补中益精,坚筋骨,强志意。”流行端午采五加制酒饮用习俗的地区多是潮湿之处,五加具有以上药用价值,正好适应了人们的需要。
桃枝避邪桃树在传说中是镇邪制*的神物,民间多在端午节五更采摘东向的山桃枝回家避邪,故有“三五充阳辰;东桃制百*”之说。取东向桃枝是认为其阳气最盛。桃枝拿回家,一方面用于悬挂避邪,一方面则煎汤浴饮。民间认为饮浴桃核汤可以治*疸病、心痛、妇女闭经、心虚易志、妇女阴疮等,这些说法在古代医学典籍中倒是都可以找出根据。
踏斗百草端午“踏百草”、“斗百草”的娱乐活动即来源于这天的采药习俗。俗话说,端午百草都是药,民间除了在这一天采上面说的草药外,还采龙胆草、朱砂、丹参、车前草、天南星、半夏、七叶一枝花、五味子、葛根、石蕊等多种药草。民间认为端午日采的药功效最好,是有一定的科学根据的。仲夏五月,不少药草已经成熟,药力最强,此时采药,自然效果更好。后来,五月采药的习俗被人们固定在了五月初五端午这天。
捕蟾为药端午节除了采草药外,还有捕蟾为药的习俗,俗称捉蛤蟆。人们在捉来的蟾蜍口中塞一块古墨,悬挂屋梁或其他荫凉处风干,制成蟾锭,可外用消肿、清热、解*。另有一种方法是用针刺破蟾眉,挤出蟾酥(一种白色浆液),制成中药,可内用外用,有拔*、清热、消肿的作用,对疔*恶疽有极好的治疗效果。(辽宁抚顺刘桂云)
版权声明:文章、图片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注:本平台所有内容仅为中医公益性分享,内容仅供参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