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豆11、驻豆19诚征各县代理商,联系电话
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由玉米粗缩病*(Maizeroughdwarfvirus,MRDV)引起。年首次发现于以色列,在我国首见于年的新疆。上世纪70年代粗缩病在河北省流行,年在全国玉米种植区造成大面积危害,其中华北地区、江苏沿海地区危害最重。近年在*淮海地区普遍发生,蔓延较快,对产量影响较大。山东省自年以来已连续4年严重发生,发病率在10%~70%,特别是临沂、泰安、济宁等鲁南地区。年仅曲阜市粗缩病发生面积达12万亩,造成2万多亩绝产;安徽宿州、河南东部、河北鹿泉市粗缩病也比较严重。年山东济宁、莱芜、枣庄、临沂、泰安等地暴发,发病面积达万亩,一般病株率在2%至10%之间,造成近万亩玉米改种,绝产25万亩。近年粗缩病发病重主要与小麦玉米间套作面积大、田间管理粗放、品种不抗病及暖冬有利于灰飞虱越冬有关。
玉米粗缩病症状1、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
2、病苗浓绿,叶片僵直,宽短而厚,心叶不能正常展开,病株生长迟缓、矮化叶片背部叶脉上产生蜡白色隆起条纹,用手触摸有明显的粗糙感植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3、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
4、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5、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玉米粗缩病发病规律粗缩病在大麦、小麦和禾本科杂草看麦娘、狗尾草等植物上越冬,也可在传*昆虫灰飞虱体内增殖和越冬,并通过灰飞虱传播,为持久性传*,但不经卵传*,初侵染源相对较少、传播途径单一。在北方玉米区,粗缩病*可在冬小麦上越冬,也可在多年生禾本科杂草及传*介体灰飞虱体内越冬。凡被灰飞虱为害过的麦田及杂草丛生的作物间套种田,都是该病*的有效*源。在华北地区,玉米出苗至7叶期的感病期为5月初至6月中旬,正与灰飞虱越冬代成虫和一代若虫的盛发期吻合,因此麦套玉米和晚春玉米田以及杂草丛生的田块发病重,油菜、大蒜茬玉米田发病重,而夏玉米田发病轻,夏玉米播种早的发病重,播种晚的发病轻;生产管理粗放的玉米田发生较重,前茬小麦丛矮病发生重的地块发病重;水肥不足,有机肥施入偏少,造成玉米免疫力减弱,也利于病害发生。玉米5叶期易感病,10叶期以后抗性增强,即使受侵染发病较轻,玉米出苗至5叶期如果与传*昆虫迁飞高峰相遇,发病严重,所以玉米播期与发病关系密切。
玉米粗缩病防治方法
采用选择避病的安全播种期为重点,辅以种植抗病性玉米品种,结合化学防治控制昆虫传*的综合防治策略。1、选择安全播种期,尽量不要麦田套种玉米,避开玉米感病叶龄期,夏玉米在下一代灰飞虱成虫迁移盛期以后播种。结合田间定苗,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带出田外集中烧毁或深埋。2、每kg玉米种子用10%吡虫啉-g拌种。3、在灰飞虱虫量高、粗缩病发病重、玉米苗龄在10叶以内的田块,喷洒5%菌*清可湿性粉剂倍液,防治灰飞虱传*,可用40%*死蜱乳油60ml,隔5-7天防治一次,连续防治4次。
识别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