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师生在米兰国际三年展Wo [复制链接]

1#
导言

年7月4号——7月15号,在米兰三年展博物馆举行的清华美院workshop圆满结束!作为第21届米兰三年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位来自中国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学生以”天人合一.自然染“为主题展示了他们对未来设计的思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年轻设计师的声音。

UNITYOFMANNATURE

基本信息ACTIVITYMEMEBERINFORMATION

学校: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导师:王悦教授

专业:染织设计、服装设计、生命科学

参与学生:刘玚,何川子,凌敬淇,杨攀,安达,臧杰,于子轩,颜峻,任晟萱

主题信息SUBJECTINFORMATION

清华团队的研究主题:天人合一·自然染

研究内容摘要:基于“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理念,探寻适合未来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染色技术。“自然染”是以一种对人和环境负责的态度,以尽可低耗高效的设计去创造材料的形态之美、功用之需、生态之效。它所“设计”的不仅是材料本身,更包括其“生命周期”的每一个环节与人和自然的和谐友好关系。此次研究,基于对传统手工艺亮布、夹缬、植物染、细菌染色的研究和再创造,以回收的二手服装、废旧材料为载体,探讨未来与“染”有关的材料设计。

《微生乌托邦》

▲设计师:何川子,颜峻(插画:何川子)

概念CONCEPT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生物圈有着很强的矛盾。原始社会智人的迁移路径,无不伴随着大型体动物的灭绝。到农业革命的时候,大约有属体重超过50公斤的大型陆生哺乳动物消失了。时至今日,环境的改变甚至开始威胁人类自身。

日益发展的工业需求、膨胀的人口变化与格格不入的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不会随着时间变得和缓。到未来的某一个点,人类通过不断的自洽,变得越来越少,人类已经不再具有大量繁衍的功能,新生儿的数量减少,人类的数值稳定在一个区间。没有工厂、汽车,人类生存所必需的东西,都可以由一个细菌或者被改造的自然“工厂”完成,机械重复的劳动被替代。真正生物意义上的人类减少,每一个个体都有与之自洽的“工厂”。

▲点击观看视频

方法METHOD

现代印染使用的化学染料主要通过特定的官能团吸附在面料上,其生产加工、使用以及废料处理都会给环境带来一定的危害。相比之下,本方法直接利用微生物如:红曲霉菌、黑曲霉菌、紫色杆菌以及小球藻等,通过其分泌的天然色素,辅助以媒染剂,对面料进行着色。

▲红曲霉液体培养基

以红曲霉菌染色为例,首先将菌种干粉进行复苏处理,接种到种子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在发酵培养基中进行发酵培养。在发酵培养的过程中,红曲霉菌会产生红曲色素,且色素浓度随着时间不断累积,最后达到饱和。将布料置于含色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媒染剂,在摇床上培育一段时间即可实现对布料的着色。

▲置于培养基中的布料(模型)

通过控制菌的密度、色素浓度、温度、媒染剂用量以及培育时间长短,能够对着色的深浅进行控制。

▲染色后的纯棉丝巾

“人类圈”展NOOSPHEREI

▲何川子,颜峻

▲细节展示

▲作品合影

展望EXPECTATION

尽管能够实现对面料的着色,细菌染色仍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现有的方案还处于定性阶段,为了更好地控制染色的过程,我们需要进行定量实验,如:利用分光光度计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浓度以及色素浓度进行测定;利用X射线衍射对染色的牢固程度(色牢度)进行评估;改造现有的微生物,使其能够直接将色素分泌到培养基中等。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我们相信这些大自然中天然产色素的微生物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印染工厂”。

▲插画何川子

《侗布》

▲设计师:凌敬淇,刘玚

概念CONCEPT

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在机械化生产的大背景下,人们更加重视事物的功能属性,历史上的时代变迁都是由异力相冲来,随后的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兴盛,人们开始以幽默戏谑的方式对这种冷漠缺乏人情味的时代发起挑战,整个社会变成高效高产,怪诞浮夸,利益驱动,直至今日。变化的是外界,淡化的是情感。渐渐地,人们不满于纷乱嘈杂的社会,开始崇尚充满诗情画意,充满人情味的传统手工业,开始学会在大自然中去寻找真我,去思考人的本质,去感受古人所说的“春听鸟声,夏听蝉声,秋听虫声,冬听雪声,山中听松风声,水际听内乃声”的人生境界。

制作过程PROCESS

侗族亮布是黔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自纺自染的特色传统服装面料。那是一种黑色中透着金属板神秘冷艳之光的棉布,面料挺括,自然成形。侗布的制作流程及其繁复。传统染制工艺手法的“草木染”,是制作侗布的最初环节。自然界中的草木自有其宁静安详气质,兼有药用避邪功能,使草木染色织物独具味道;再经过染色,捶打,涂胶,上蛋清,蒸布等多个程序依据需求反复进行,从最初的织布到成品,大致耗时三个月。每卷布料的形成都是制布人辛勤劳动的结晶,都拥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亮布呈现的光泽偏*,而有的偏红,有的却偏紫。每卷神秘娇小的亮布,不仅承载着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更承载着少数民族浓厚的民族情结及对祖先和自然万物的尊重和崇拜之情。对于侗布的再次创作唤醒了人们对于“工匠精神”的尊重与重新追求。

“人类圈”展NOOSPHEREI

本次设计将侗布,金箔和天然大漆结合,持有‘天人合一’的设计理念,采用拼接的手法,最大限度保持侗布面料本身的光亮,挺括,易塑型的特点之外,同时营造更为丰富的面料肌理和奢华而稳重的光泽感,彰显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强大的生命力。

展望EXPECTATION

侗布无疑是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与生俱来的独一无二和幽静玄秘,极富魅力。侗布体现“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符合现代审美态势,复兴传统手工业,提倡和重视“工匠精神”,符合当代潮流的发展规律。

富有金属光泽感的面料在现代设计领域中层出不穷,受到设计师与消费群体的一致好评。希望有朝一日,侗布如“香云纱”一样,可以由仅仅作为少数民族的传统服用面料走向广大消费市场,获得人们的青睐。因此在设计创作中我们应该对于侗布现存色牢度和制作工艺繁复,耗时耗工的问题加以改进,并在进行设计创作时最大限度保留侗布与生俱来的特点和传统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重叠》

▲设计师:安达

概念CONCEPT

“重叠”的概念生成源于一张岩石裂缝的图片,图片中明暗对比、参差错杂、起伏变化的肌理效果给了我灵感。

设计理念CONCEPT

“重叠”的设计理念是改变面料本身柔软的印象,赋予一种特有的坚实的触感,从而得到类似岩体裂缝的视觉感,使普通面料获得了全新面貌。

制作方法PRODUCTION

首先用针线将平整的面料按一定松度缝褶,将抽完褶的面料用高温熨斗压烫,然后在褶上用刷、喷、帖等方法做涂层。涂层的材质范围涉及到几乎所有可接触到的环保涂料,如有机涂料或者花生酱、果酱等,打开褶后,会形成一种有涂层和无涂层之间的对比效果。这个过程可以无限次重复,从而得到错综复杂重叠的视觉效果,因此命名为“重叠”。

“人类圈”展NOOSPHEREI

《夹缬染》

▲设计师:王悦,杨攀

介绍INTRODUCE

夹缬,中国最古老的三缬(绞缬、蜡缬、夹缬)之一,是将织物夹持于镂空版之间加以紧固,将夹紧织物的刻板浸入染缸,刻板留有让染料流入的沟槽让布料染色,被夹紧的部分则保留本色,属于防染印花中的一种。

▲制作过程

始于秦汉时期,盛行于唐宋,进入元明后,工艺相对简单的油纸镂花印染风行中原,夹缬终于湮灭于典籍,一般认为已经绝迹。但它并没有完全根绝,而是又回到民间顽强地生存下来。

▲夹缬图案

夹缬图案,蓝底白花,色彩调和、对比强烈。夹缬在浙南地区又称“方夹被”、“双纱被”、“敲花被”、“百子被”、“雕花被”和“状元被”等,以戏曲人物为主要纹样,剧种涉及昆曲、京剧、乱弹等。多用于新婚被面、门帘床沿、头巾服饰等。而且一件完整的蓝夹缬被面就是一出完整的戏曲故事。蓝夹缬在浙南地区是婚嫁必备物品,和生活密不可分。

▲蓝底白花

设计理念CONCEPT

用传统的夹缬印染工艺将已发*的旧衬衫按照折叠衬衫的方式做夹缬,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打破了传统夹缬矩形构图的限制,并融入对当代时尚的理解,赋予传统夹缬新的生命。水洗工艺形成的不同层次的蓝调又赋予夹缬新的面貌,服装在新老更替中又获新生。这种再利用寓意着人、文化、技艺的循环更迭、周而复始,更像时尚在变化往复,生活在反璞归真。

“人类圈”展NOOSPHEREI

《七天面膜计划》

▲设计师:任晟萱,臧杰

介绍INTRODUCE

爱美是人的天性,研究调查一位女性一生至少会用掉18,片面膜,试想全世界的女性使用面膜的数量之大。而这些面膜不仅使得时尚消费支出日益增大,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其中含有的激素以及化学成分更是对人身体有害的。

丝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蚕丝中含有对人体极具营养价值的18种氨基酸。我们想要将七种不同的中药及水果,制作成具有七种自然色彩和功效的蚕丝面膜,以此来宣扬一种环保,自然的美容理念,提醒人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