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做中核的ldquo蜡烛rdquo [复制链接]

1#
做中核的“蜡烛”和“萤火虫”

——《华为执行力》读后感

(昌盛)

说到蜡烛,历史上有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而今天《华为执行力》把它写在了第一章的第一页:这个时代最崇高的是责任心,最可贵的是蜡烛精神,照亮了公司、消耗了自己。

说到萤火虫,历史上有萧绎的“逢君拾光彩,不吝此生轻”。而今天,任正非说:华为的光辉是由数千个微笑的“萤火虫”点燃的。……没有人的时候,他们仍在发光,……他们默默无闻,毫不计较……

此刻,作为中核大家庭的一员,我瞬间联想到了老一辈核工业人“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精神——华为公司幸运地拥有一群像杨琳、邓力一样无怨无悔付出的华为人。中核集团乃至中华民族又何其幸运地拥有一群像李觉、邓稼先、钱三强一样隐姓埋名、无私奉献的核工业人!

李觉是核武器研究院的第一任院长。在我国即将进行第一次核试的时候,李觉的母亲逝世。忠孝两难,他藏起了回家奔丧的加急电报,与科研团队一起完成了起爆测试的准备;邓稼先是我国原子弹研发的关键人物,接到任务后,他毅然告别了妻子,加入了这个常年与世隔绝的科研团队;钱三强三次受挫,差点被打成右派分子,下放农村,也依然没有放弃为祖国做贡献;“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一辈子把名誉看的很淡,只在公众场合出现过3次,年获奖发言,年受奖,年去世,其他时候都是隐姓埋名……用任正非的话说,这就是“消耗自己、照亮公司”的蜡烛精神,这就是“拼命发光的时候,并不考虑别人是否看清了他的脸,光是否是他发出”的萤火虫精神。

提升执行力,不正是要全力继承、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吗?具体到我们中核健康投资有限公司而言,我们都是公司的“萤火虫”,像泰戈尔的诗歌“微小但不渺小”。我们都要做公司的“蜡烛”,“不做声/也不闹腾/一点一点/哪怕只是/一簇微弱的光”。

华为公司副董事长、轮值董事长郭平在电信软件改革表彰大会上动情地说:“之所以表彰业软的员工,因为你们创造了一个历史——华为不可为而不为,是可以实现的……感谢业软全体员工使得华为又多了一项‘明知不可为而不为’的能力。”

执行力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变成一种能力,创造“不可为而为,并可以实现”的历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中核健康目前的写照?

我们沛山总舍弃北京温馨的家庭,来到人生地不熟的衡阳;我们兰林总离开卫健委这样的权力部门,进入靠双手打拼的国有企业;我们福*总不远千里来到衡阳,组织公司搬迁、食堂升级改造、医养项目推进……还记得项目关键节点,沛山总放弃休息和我们加班到凌晨1点,一字一句改材料,PPT改了10多遍;为了制定完善公司各项规章制度,袁艳彩和唐冠群几乎天天在公司加班;公司搬家、调整办公室,下班后大家自觉自愿留下,商景群、陈鑫等男同志搬完自己的,积极帮助女同事;为了项目落地,柳伟林、杨元芳等一线经营人员,疫情期间也冲锋在前,拜访客户,不厌其烦……还有更多我所不知道的同志们,他们都是公司的“蜡烛”“萤火虫”,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加班加点,默默奉献……

这不正是《华为执行力》里“坚守寂寞,‘板凳要坐十年冷’的艰苦奋斗精神”?这不正是华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能力?这不正是“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

是的,从进入中核大家庭起,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中,核工业精神已经深深地烙在了我们每一个中核健康人的心里。不管环境如何、困难多大,只要我们每个人锻造执行力,做好蜡烛和萤火虫,努力发出一点光,我们的事业就会变成熊熊的火炬,我们的民族就能成为耀眼的太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