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驱虫不见虫效果差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专科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春季,是我们传统思维中猪场进行驱虫的最佳时机,咱们对春天是不是给猪驱虫最好的时节不发表意见,只对猪场驱虫过程中我们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一个简单的阐述。今天讨论一下:为什么用药驱虫后见不到虫子排出?

驱虫哥把原因汇总一下:

(1)寄生虫感染多数是混合感染。以猪为例:后圆线虫、结节虫、蛔虫及体表寄生虫混感很常见,而我们能用肉眼看到的虫子,主要以蛔虫居多,如果肠道内没有成年或老蛔虫寄生,哪驱虫过后见不到蛔虫虫体排出也就很正常了;除去蛔虫外,猪的体内寄生虫还有食道口线虫、肺丝虫、鞭虫、肾虫,它们的虫体很小,数量庞大,肉眼几乎不可见,对猪的危害也很大;驱虫时见到蛔虫排出,能说明两个问题:A:上一次驱虫“不彻底”;B:两次驱虫时间间隔太长。

(上图这样的虫子是肉眼看不出来的)

(驱虫后能看到的都是蛔虫)

(2)所用驱虫药物,配方单一,仅对线虫、蠕虫有效。不同种类对于药物的敏感性是不一样的。猪场使用的是单方驱虫药效果肯定不理想(因为猪群的寄生虫病多为混合感染)。如果猪场使用的是复方驱虫药物,因担心怀孕母猪使用后会出问题,而自行减少剂量,效果往往不理想。如果生产厂家提供的驱虫药物不合格,药物本身含量不够甚至严重不足,也会导致驱虫效果不佳。

(3)养殖场对“抗寄生虫药物”认识不够,添加量小、搅拌不均匀或用药周期短,也达不到彻底驱虫效果;另外,有些猪场频繁驱虫,也是不见虫原因之一。

(4)给药途径单一,对于猪体表寄生虫如螨虫来说,内服给药驱虫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这与寄生虫寄生的体表部位毛细血管不丰富有关,毛细血管不丰富意味着血药量小,达不到彻底杀死寄生虫的药物剂量,寄生虫被“麻痹”,脱离体表,一段时间又复活,形成二次感染。因此,驱杀猪体内、体表寄生虫的同时,把环境中的寄生虫和虫卵同时消灭尤为重要。必要时可以结合体表喷洒给药、药浴等以保证驱虫效果。

(5)驱虫方案不合理

大多数猪场一年驱虫2-4次,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各个厂家的驱虫药物试遍了,但寄生虫感染仍然很严重。驱虫药物的作用原理是对某个阶段的虫体有效,驱死成虫同时也会排出超量成熟虫卵。而虫卵对外界的抵抗能力超强,多种常用消*药在常规剂量下对虫卵几乎没有任何作用。这样不但污染环境还对猪群造成再次感染。

科特灭团队建议第一次驱虫结束后45天,再驱虫一次。为什么两次驱虫间隔45天?大家了解一下猪体内主要寄生虫的生活史就明白了。

A:蛔虫从感染性虫卵—成虫60—75天。

B:食道口线虫从感染性虫卵—成虫35—49天。

育肥猪:40斤与斤各驱虫一次。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杀灭环境周围和猪体表的寄生虫,切断寄生虫的传播途径。另一方面二次用药就是为了杀死第二次出现的幼虫。从而达到彻底解决寄生虫的目的。

(6)驱虫期间做好圈舍、猪体、环境卫生及消*工作,做好粪便清理工作,防止虫卵二次感染。

科特灭“两段法”驱虫模式:上半年2次驱虫,下半年2次驱虫,每2次驱虫中间间隔1.5个月。

1、公猪、母猪:科特灭克?速去从克,拌料—斤,连喂7—10天,同时配合驱虫伴侣50毫升兑水斤,对猪体表、圈舍喷洒。30—45天后,再驱一次。

2、育肥猪、保育猪,科特灭克?速去从克,拌料—斤,连喂7—10天,同时配合驱虫伴侣50毫升兑水斤,对猪体表、圈舍喷洒。

科特灭客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