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是一种典型的现代生态林业模式,它是借助林地的生态环境,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优势,在林冠下开展农、牧、草、药等多种项目的主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国家目前也在大力支持林下经济,对林下经济进行了多项补贴。
目前来讲,林下经济有以下几种发展模式:
林药模式
林药模式,是在林下培育、经营植物药材的一种利用方式。药材种类,有参、刺五茄、甘草、*芩、*精、七叶一枝花、桔梗、五味子、板蓝根、铁皮石槲、三七、田七、朱砂根等。不同药材喜好不同的气候、土壤和林下环境,有南北地域之别,因此有道地药材之说。药材的林下栽培模式一定要根据其自身的生态学特性设计,不可千篇一律。优点:根据药用植物生态学特性,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宜栽培较耐荫的种类,如七叶一枝花、*精等;而中度耐荫植物则宜栽于郁闭度较低的林下,如板蓝根、白术、山药等。与上层乔木植物基本没有种间矛盾。缺点:不适于大宗药用植物规模化种植,多数中药材在专辟土地上像作物一样栽植、管理,单位面积效益更高。
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主要是利用林地荫蔽、湿度较高的环境,将经过室内接种、发菌后的袋栽菇,置林下培养、出菇。林下种植毛木耳、大球盖菇、灵芝等可与橡胶等主业齐头并进,甚至取得超过主业的经济效益。优点:郁闭度0.6~0.9的林下环境基本上能够满足食用菌出菇环节对温度、湿度高低变化及光照强度、CO2浓度的要求。林内修剪的枝条(特别是板栗、榛子等果树枝、壳斗科、杨柳科、桑科、榛科、桤木科植物的枝条)是优质而便捷的培养基原料。但根据地域自然气候不同,栽培食用菌的种类和季节需要因地因时而变。缺点:腐生型食用菌需水较多,栽培劳动强度较大,费时较多,因此,用于栽培食用菌的林地应尽量靠近清洁水源,且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林道完善。此外,腐生性食用菌栽培的多个环节中,只有出菇、采收环节在林下进行,森林只是一个阶段性寄居场所。根据资源需求模式看,腐生型食用菌栽培对木材资源是单向需求关系。
林禽模式
林下养禽种类各地均有地方特色品种,如三*鸡、临武鸭,武冈铜鹅等。禽类动物,不仅可以利用林下的草茎、草籽,也可利用林下昆虫,如蚱蜢、蟋蟀,白蚁、鳞翅目昆虫幼虫、成虫等。如果结合人工饲养大麦虫、蚯蚓等作为鸡、鸭等的高蛋白活饲养,则可提升经济效率。不同家禽种类需要不同的林下环境。如鸡,可以在山坡地或平原地区各种树木林下自由活动,而鹅、鸭属水禽,喜欢在山溪、湿地、水边活动,喜食水生植物和动物,最好在杨树、柳树林或河流、洲、滩林下养殖。优点:林下养禽,可以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和林下杂草资源,起到控制杂草和增加土壤有机质的作用,此外,还能扩大家禽活动空间,提高禽产品抗病性和品质,收到双倍效益。缺点:家禽的粪便因散落面广,不便收集处理,易污染水源,传播疾病。不同禽类,有不同的环境要求,需要因地适宜地选择养殖种类。需要对进行养殖密度进行合理控制;家禽持续对林地踏踩,易致林地板结,尤其是鸡喜欢刨地啄食嫩根和地下昆虫,不利于林下植物多样性的维护。因此,必须采取错时轮牧的方式,缓解禽类对林地生态环境的不良作用。根据林地水源条件和树种类型,应选择相适应的家禽养殖种类,天然饲料与人工就地养殖蚯蚓等动物饲料相结合。要利用简易发酵床或沼气池,对饲养量大的家禽粪便进行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理。
林畜、林草模式
可以利用林下野生草本植物或林下人工种植饲料植物,为兔、猪、牛、羊、鹿等大型家畜提供饲料,获得绿色、安全、畅销的动物产品。如森林郁闭前,栽植紫花苜蓿,效益可达元/hm2。果树林下可种红薯藤、欧洲巨苣养猪、葛藤养兔。紫花苜蓿、三叶草、黑麦草均适合林下种植。优点:林下活动空间大,可为家畜提供自然、健康的活动场所,有利于提高抗病性;林下天然的新鲜饲料,也有利于动物自由生长发育,提高动物产品品质,提高林下二氧化碳浓度,有利于植物生长。牲畜踩踏,有利于地表枯落物进入土壤成为有机质。缺点:牲畜践踏,易至林地板结,不利于树木生长;牲畜啃食树皮、嫩枝、树尖等,妨碍树木正常生长;粪便不易集中处理,增加碳排放;容易导致面源污染,恶化水源等环境;需要专门的畜牧兽医知识和技能。羊等牲畜特别喜欢啃食树皮、草根,林下放养对林木和土壤有一定破坏性,须特别注意。总之,相比于有利的一面,林下牲畜对林木的健康更多地偏向于有害,经营时应设法趋利避害。因此,林下养畜,应远离河流、溪水,但必须有供牲畜饮用和洗浴的必要水源;严格控制单位面积数量,分区圈养,轮圈放养;对树干基部做好防啃护套;合理处理好牲畜粪便,发展沼气,变害为利。林下养畜有别于草原放养和围栏饲养,林下空间有限、天然饲料不足,须人工种植饲料作物和药、饲两用植物,讲究集约化,小面积高效益,并做好疫情处理。加强畜牧兽医知识和技术普及与推广,提高当地畜牧农技服务专门机构的综合服务能力。
林蜂(昆虫)模式
刺槐、椴树、柑桔林下养蜂、养金蝉、女贞林下养白蜡虫、盐肤木林养五倍子、*檀林下养殖紫胶虫,对森林植物本身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值得推广。优点:养育以上昆虫,收获昆虫产品,只需根据各种资源昆虫特点选择不同的树种或森林,按照专业养殖方法操作即可,对森林不会构成损害。养蜂还能促进植物授粉,利于植物繁殖和天然更新。缺点:目前人工养殖的蜂种多数是意蜂,对当地土蜂种群繁育有一定的影响,须适度控制。其它经济昆虫养殖则不易形成规模。除养蜂业相对较成熟外,其它资源昆虫的养殖需要下游加工链配套拉动,才能形成稳定的产业。
林花模式
林下荫湿、温凉、厚腐殖质的自然环境是大多数兰花和荫生植物花卉最适宜生长的处所,如春兰、蕙兰、剑兰、兜兰、石槲,花叶芋、铁线蕨、马蹄莲、虎眼万年青等。在林下栽培这类植物对林地自然生境的影响甚微。这种模式基本上不受交通、水源等条件影响。在上述各种植物的自然分布区林下均可培植。但市场波动较大,需要灵活应对。
林菜模式
林下种菜,在北方平原地区比较盛行。但一般蔬菜对阳光、水、肥要求高,必须选好自然条件合适的地段。目前,林下种蔬菜,基本上是采取农林间作的方式,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林下种植。不过,像紫萁、鱼腥草、蕨菜、檧木之类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不高,且能在密度较小的林下进行,可归属于典型的林下经济模式。目前各地呈现出来的林下经济模式多种多样,效果各有千秋,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林权主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选择。但不管何种模式,必须确保上层林木健康生长,坚持林业为主,生态优先,林下养殖、种植效益为辅,不可倒置,否则势必违背发展林下经济的初衷。此外,发展林下经济,要保证林地不受过分干扰,土壤结构不遭破坏;防止林下种养区成为污染源、疫病传播源或生物入侵基地;除市场因素外,南方与北方地区,东部与西部,平原与丘陵、山地,干旱、半干旱、湿润与湿地区域因自然地理条件不同,林下经济应区别发展,独立试验、选择适宜的模式。经济模式的选择甚至还要考虑人文历史、习俗的差异性。
文章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还在为采购和询价烦恼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