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时珍传 [复制链接]

1#
颠疯病 http://pf.39.net/bdfyy/zjdy/161222/5131666.html

李时珍,字东壁,父言闻,世孝友,以医为业。年十四,补诸生,三试於乡不售。读书十年不出户庭,博学无所弗规。善医,即以医自居。楚王闻之,聘为奉祠,良医所事。世子暴厥立活之,医院判,一岁告归,著《本草纲目》。

白话: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生于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年)他父亲叫,李言闻。是位在当地颇有名气,且医德又被大家称颂的民间医。李时珍在十四岁时开始,有三次考取功名的机会,他都放弃了。而在家专心致志的苦读求知,他尤其爱好传统医学,而能在自我勤奋学习中,对医学更有所收获,而感到有成就感。楚王听说后,召他去做主管王府“祭祠”一职,并兼管王府卫生所事务。因皇长子患急性休克,李时珍有药到病除之功,医院任副总管。诉职一年后,请求回乡开始从事写作,《本草纲目》一书。

年七十六,为“遗表”授其子建元。其略曰:臣幼苦羸疾,长成钝椎,惟眈嗜典籍,奋切编摩,纂数诸家,心殚厘定,优念“本草”一书,关系颇重,谬误实多,窃加订正,历岁三十,功始成就。

白话:在他七十六岁那年(公元年)写了份上呈朝廷的报告,交给了他的儿子李建元。内容大致是说:我从小便体瘦多病,到了成年又像大角椎一样笨拙,可是我确沉湎在经典书籍中,以勤奋下的刻苦努力,将诸家学术,又结合自己的心得,深深的感到,令人忧心的是,有关介绍“本草”类的书籍,它同人们的关系十分重要,可是确存在着与当代相矛盾,甚至是错误而有多处,我暗下进行校订,经历了整整三十年,才算有了最终结果。

自炎皇辨百谷,尝众草,分气味之良*;轩辕,师歧伯、遵伯高、剖经络之本标,爰有《神农本草》三卷。梁·陶宏景,益以注释,为药三百六十五。唐高宗,命李勋重修,长史苏恭,表请增药一百一十四。宋太祖命刘翰详较,仁宗再诏补注,增药一百。唐慎微合为《证类》。

白话:回忆起从上古炎帝开始,已能系统的对各类谷物做到分辨,经过亲口去尝诸多的草类植物,而才将这类的气味及其药用价值,以及含*情况分析清楚;*帝待岐伯如敬师,且又按着伯高指导,剖析了经络的始末因由,而有了《神农本草经》三卷。待到了梁代,陶宏景,又对其加以注释,归纳了药品共有三百六十五味。唐高宗时又命李勋,对“本草”加以重新编写修正,主管苏恭上表章申请,对“本草”编修后,又新增加了一百一十四味。至宋太祖,又命刘翰,又对以前的修正,进行了新的校正;仁宗下诏,而将《新修本草》,又增添了一百味。唐慎微将此,又汇集了凡与方药有关方面的资料,将其合编成为“按证归类”(这就是史载的)的《证类备急本草》。

修补诸本,自是指为全书。夷考其间,瑕疵不少。有当析而混者,葳蕤、女萎二物,并入一条;有当并而析者,南星、虎掌一物,分为二种。生姜、薯芋,菜也,而列为草品;槟榔、龙眼,果也,而列木部。八谷,生民之天,不能辨其种类;三菘,日用之蔬,罔克灼其质名;黑豆、赤菽,大小同条。硝石、芒硝,水火混注;兰花为兰草,卷丹为百合。寇氏《衍义》之舛谬,*精即钩吻,旎花即山姜。陶氏《别录》之差伪;酸浆、苦胆,草菜重出。“掌氏”之不审。天花、栝楼,两处圆形,苏氏之欠明。五倍子,鞴虫窠也,认为木实;大苹草,田字草也,指为“浮萍;似兹之类,不可枚举。

白话:尽管“本草”一书,几经修订,可以认为它是,较细统全面一部阐述“本草”的书籍。可是通过仔细认真的考定,到了今天,它仍有许多如同石玉珍宝里的瑕次(石为瑕,玉为眦次)。本来,对葳蕤和女萎,它们是两种不同的药用植物,可是人们确经常将它们混用;有原本可以并同为用的,南星与虎掌一样,但确分为成是两类不同的物种。生姜还有山药,以成为日常菜蔬,而仍把它列入到草药之中去;槟榔与龙眼,以成为果品,但又把它划进了木部。有八种谷物(稻、粱、黍、麦、菽、稷、禾、麻)以成为人们赖以生存的主食了,可还不能把它讲清楚,到底是那种那类。还有白菘、赤菘、牛肚菘、这三菘,可以作日常的菜蔬,但又设有去说明这是什么样质地;黑豆同红豆有大小,但又都归到了一起。硝矿石,主含硝酸钾(为火药);而芒硝主含有水硫酸钠(溶于水),它们分别具有各自属性,但又混在一起。把兰花当成兰草,而把卷丹当成百合,是冠氏的误解,在《本草衍义》里。而把*精,认作是钩吻,把旋花认同为山姜,陶氏在《别录》里也出现差错性失误。把酸浆、苦胆,同时登录草部,而在菜部,又出现了重复,是由于“掌氏(掌禹锡)”主管修定的《嘉佑本草》,审核不慎。把天花粉同栝楼,又分到两处去划图,是“苏氏(苏颂,宋代药物学家,编写《图经本草》)”的不明确之处。五倍子是其寄生虫寄生在盐肤木上的虫卵袋,而(旧本草)错认为是盐肤木的种子;而把大苹草,也就是田字草,误认为是“浮萍”;像这类混同的地方,还有。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臣不揣愚陋,僭肆删述,复者芟,缺者补。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奈、土茯苓、番木鳖、金枯、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今方所用,而古本则无;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方物土苴,而稗官不戒。旧药一千五百一十八,今增三百七十四;分一十六部,五十二卷。正名为纲,附释为目,次以集解,辨疑正误,详其出产、气味、主治。上自坟典,下至稗记,凡有攸关,靡不收掇。虽命医书,实赅物理。

白话:我不是怀揣着愚鲁与缺陋,而进行越轨式的肆意删改,而把重复的地方去掉,有缺漏的进行补充。例如:磨刀水、潦水,桑柴火、艾火,锁阳、山奈、土茯苓、番木鳖、金枯、樟脑、蝎虎、狗蝇、白蜡、水蛇、狗宝,它们都是当今所用的,而这些药物在古本里,确没有记载;还有,三七、地罗、九仙子、蜘蛛香、猪腰子、勾金皮之类,都属于地方乡土药物,又是平常百姓们所熟知与常用的。原有药物一千五百一十八味,今天增加的有三百七十四味;而把它们分为了十六部,共有五十二卷。以正名的为主纲,而将附加解释的条为目,后又加以集中的说明。辨别了更正了差误,以往的疑似,而又详细的说明其产地、以及气味、主治等。以上均是来自历代的经典(三坟项五典),还有来自基层民众的手记,凡是有关涉及民众用做药用方面的知识,无不进行收敛进来。虽命名是本医书,它实际是涉及到了以物为用的道理。

万历中,敕中外献书,建元以遗表进,命礼部腾写,发两京、各省布*刊行。

白话:在万历年间(明朱翊钧的年号),诏令进行献书。建元(李时珍的次子)把他父亲准备上报给朝廷的遗书,呈递了上去,皇命,礼部进行腾写,以公文形式下发到了二地京都(北京与南京),各省的布*司进行刻本发行。

晚年,自号濒湖山人,又著《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诗文他集失传,惟《本草纲目》行世。搜罗百氏,探访四方,始於嘉靖壬子,终於万历戊寅,(公元年)。凡二十八年而成书。旧本附方三千九百三十五,增千一百六十一。

白话:李时珍在晚年,用濒湖山人为名,又写了许多著作,有《过所馆诗》、《医祟》、《脉诀》、《五藏图论》、《三焦客难》、《命门考》、《诗话》。但诗文及其它本失传,惟有《本草纲目》留传在世。它以搜集了诸多学者的代表作,而出访在各地,从嘉靖壬子年开始,到万历戊寅年,(公元年)为止。总计大约有二十八年的搜集整理,才将《本草纲目》一书完书。在原方基础上,又附有方药,共计三千九百三十五条,新增加的就有,一千一百六十一条。

赞曰:“李公份份,乐道遗荣;下学上达,以师古人。既智且仁,道熟以成;遐以媲之,景纯通明。”

白话:赞颂说:“李公值得让人尊敬,他执守敬业,抛弃荣华富贵。下能深入到田间地头,而又通达颇具高深学问,以古人为师,用做榜样;他既有劳动者的聪明智慧,又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专业成就干炼纯熟;什么能与他匹配而同哪,只有西晋时的学者郭璞(字景纯),还有梁代的陶宏景(字通明)。也只有真正的了解到了,才会通然的明朗了。”

本文选自《白茅堂集》第三十八卷

阅读推荐李时珍也大赞的板栗可以走进千家万户民国版“李时珍”——火神名医补晓岚璀璨一生、医者必观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