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地址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在英格兰东南部的河岸边有一个古色古香的绿树成荫的小镇--韦布里奇,就在今年3月,一名神秘人在夜里用电锯锯下了50多颗小镇上的树木,这件事情引起了全镇的轰动,但奇怪的是这个神秘人并没有把砍下的树木带回家,反而是让树木就这样倒在小镇的小径、道路和河流上,瞬间让小镇看起来一团糟,也让居民感到不安,有些人对此还相当愤怒,同时这也让大家都一头雾水,因为这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
No.1引发不可思议的问题
首先,如果他不需要木头,那干嘛要把这些树木都砍下来呢?其次,他是怎么做到把那么多棵树砍下来,但却完全没有被任何一个人发现的呢?最后,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面倒下了,它到底有没有发出声音呢?而最后一个问题正是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
前面提到的最后一个问题,在无人的情况下,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面倒下了,那它到底有没有发出声音呢?
这是一个经典的哲学话题,有许多人认为哲学家乔治·贝克莱可能是第一个提出这个问题的人,贝克莱是18世纪的哲学家,他一生花了很多时间在思考自然界的本质,我们都知道,我们一般人认为理所当然的的事情在哲学家的眼里就变得不太自然了,所以他们往往就会质疑很多看似平常的事情,当然这里也包括贝克莱,就在年贝克莱大胆地提出了整个物质世界是不存在的,他在论人类知识原则中提出了这样的一个观点,公园里的树木、客厅中的椅子,如果没有人在那里感知它们,它们就不在那里,他还说意识里头的东西只有在被感知的时候存在,所以树木在公园里的时间不会比有人在附近感知它们的时间长,要知道贝克莱是一个唯心主义者,他主张唯心主义的哲学学说,唯心主义者认为现实世界的本质不在于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而是在于我们的意识和思想等事务。
简单来说贝克莱的主要观点就是这个世界没有物质的存在,存在的只是被我们精神所感知的客观存在。这个观点让当时的人们都非常的震惊,也难以接受,因为我们的感官每秒钟都在感知这个所谓的物质世界,所以我们都普遍的认为在独立于我们之外,还存在着其他的物质世界。试想想如果我们不存在这个物质世界中,那么我们又到底在哪里呢?
贝克莱相信我们的感官告诉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一切和现实本身实际上是同一回事,这个有点绕,我们来拿一个物体做比喻,比如说柠檬,我们都知道它的特性,它是*色的、椭圆形、肚皮大、两头尖、表皮厚实,吃起来味道酸酸的,这些就是柠檬的普遍特性。
现在我们试想一下,有这么一颗柠檬,但是它不是*色的,没有形状,没有触感,也没有味道,还真想象不到是吧?因为柠檬当没有了它的这些特性,那它还是柠檬吗?因此如果有一个物体和它的属性密不可分,那么这些属性只能在我们的头脑中被感知到,那么就不会有一个物质世界与我们分开的存在。这就是贝克莱的学说,也就是存在即被感知。换句话说,如果我们不在那里感知一个物体,那它根本就不存在,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如果有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了,但是没有人在那里听到它,那么根据贝克莱的说法,它就不会发出声音,因为实际上树根本就不存在,这或许听起来完全不合逻辑,但其实贝克莱不是第一个质疑我们这个物质世界的人。
No.2颠覆人的感官
年,也就是比贝克莱还早了70年,法国哲学家勒内·迪卡尔发表了他的代表作《第一哲学沉思集》,这本哲学论文选集一共有六个沉思,在第二个沉思里,迪卡尔发表了一个观点,就是一个人的意识表明了一个人的存在,迪卡尔将这总结为“我思故我在”,在确认了“我”的存在以后,迪卡尔就试图找出“我”到底是什么?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是一个在思维里的东西,那么什么是一个在思维里的东西呢?
就是说一个在怀疑、在领会、在肯定、在否定、在愿意、在不愿意、也在想象、在感觉的东西,为了更好的定义自身,迪卡尔用了一块蜡来举例,他认为蜡之所以能成为蜡,并不是因为它的颜色、纹理、形状或者是气味这些可以改变的属性。因为一旦加热蜡就会融化,蜡的这些属性也会发生变化,但是蜡本身仍然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了之前的感官体验而已。
与此同时科学家们发现了很多颠覆我们对世界认知的事情,比如年罗伯特·胡克发现了所有的生物都是由微小的结构单元,也就是细胞所组成的,而细胞却是我们肉眼无法看到的,是我们的感官体验无法感觉到的,但是它却是真实存在的。再比如同一个时期,牛顿对光学和颜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用一根针戳进了眼后的眼窝,而且尽可能地接近他的眼球后面看看会发生什么。结果就是因为眼睛实验,他证明了白光是由7种可见颜色的光组成的,也就是说任何物体本来都没有颜色,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所以我们的大脑就感知到了各种不同的颜色,如果像颜色这么基本的感官体验都是源自于我们大脑的一种显现,那么我们实际上对现实世界的了解有多少呢?肉眼看到的和实际情况又差了多少呢?因此随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们渐渐的推翻了我们人的眼睛所制造出的假象,哲学家们质疑我们物质世界这件事看起来也不那么奇怪了,那么你还相信你所看到的吗?
前面讲了那么多哲学家的观点绕来绕去的,我们就先假设我们是存在的,植物也是存在的,世界也是存在的。那么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在没有人的情况下,假如一棵树在森林里倒下了,那么它到底有没有发出声音呢?答案是这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声音。
No.3科学怎么说?
人类如何在树木倒下的时候感知到声音呢?根据心理声学,树木倒下的时候会压缩周围的空气粒子,使这些粒子产生震动,树倒下的越快粒子震动的越大,这些空气粒子又使周围的粒子跟着产生震动,造成了空气波,这些波以每秒米的速度在空气中传播,同时将能量传递给周围的物体,如果我们正好在附近的话,我们的耳朵就是其中的一个传递对象,我们的耳蜗接收到后就会产生电子信号,这些信号会沿着听觉神经传导到大脑,经过处理和分析成为声音,震动越大,感知到的声音就越大,所以简单的说,如果有一个树倒下了,但是没有人在场,那么根据科学它就不会发出声音,因为声音不是我们这个世界的物理性质,它只是大脑对信息处理后的感知体验。当然,即使没有人在树木倒下了仍然会产生震动,只不过如果要感知声音的存在,那么就需要有人在场去感知它。
所以一棵树在没有人的森林里倒下了,它会对空气的粒子产生震动,但是不会发出声音,当然这也包括没有任何动物在场的情况下了,那么有人可能会问,那么其他的植物呢?科学家发现尽管植物没有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和皮肤,但是它们仍然拥有自己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而且植物的感官世界与我们人类的并没有本质上的不同,但不同于人类,植物世界不同种类的音频来做出不同程度的反应。
比如研究发现,当月见草的花朵感知到蜜蜂翅膀的声音时,花蜜的糖分浓度就会增加20%,以吸引更多的昆虫增加授粉的成功率,而植物的根部则是靠着土地传导的震动,找出水源的位置,朝有水分的方向生长。另外叶子也是非常敏感的侦测器。当研究人员播放昆虫啃食叶子的特定音频给同种类的植物实验时,发现未被啃食的植物会释放防御相关的化学物质来预防叶子被啃食。所以事实证明,如果有一棵树倒在森林里,即使没有人和动物的在场,但是从附近植物的角度来看,它仍可能会发出声音。
No.4世纪难题
说到这里,我们已经试着结合哲学和科学来回答这个问题了。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共同点,不管是从哲学或者是科学的角度,两者都认为感知体验对于是否有声音这件事上有着很主要的关联。但唯心主义和科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根据唯心主义缺乏感知就等同于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树。而另一方面,科学家通常假设某些东西的确存在,即使我们的感官没有直接的体验到它,就好比海王星,科学家们在看到海王星之前就预测到它的存在了,它是唯一一个利用数学预测而非有计划的观测来发现的行星,还有爱因斯坦仅仅使用物理定律就成功的预测出光的弯曲和黑洞的存在。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上帝不会与宇宙玩骰子,对于经典树倒下的世纪难题,他认为无论我们是否在附近观察世界都会运转,然而一些量子物理学家又不同意了,他们认为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我们我们自己的虚拟现实中,宇宙以独特的方式运行,这取决于谁在观察它。
我想不管是什么观点或者是论点也好,我认为这里真正想要给人的启示是我们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甚至是物质存在的意义,可能真得在本质上有个突破了,大家觉得呢?欢迎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最后再回到韦布里奇的神秘的砍树人,他在一个月后被警察逮捕了,但至于是什么动机,至今仍然是个谜。也许这个神秘人是想通过砍50棵树来告诉我们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