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蜡蚧基本信息
五月份以来,不少人发现绿篱女贞的枝条上覆盖着雪花般的物质,这究竟是何方神圣所为?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背后的真相。原来,这神秘现象的罪魁祸首是白蜡蚧,这种昆虫属于半翅目蜡蚧科白蜡蚧属,被人们俗称为白蜡虫。它们主要侵袭水蜡、小叶女贞、日本女贞、大叶女贞以及小叶白蜡等植物,通过成虫和若虫在寄主枝条上的刺吸方式,导致树势日渐衰弱,生长速度放缓,甚至出现枝条枯萎的严重后果。
\n\n\n\n
\n\n\n\n
白蜡蚧的识别与特性
如何识别白蜡蚧的雌雄成虫?雌性成虫无翅、身体较粗,体长约为1.5毫米。当雌性成虫刚成熟时,其胸部背面会隆起,形状类似于半边蚌壳。虫体的背面呈淡红褐色,并散布着大小不等的淡黑色斑点,而腹面则呈现黄绿色。一旦雌成虫受精,其虫体便会膨胀成半球形,外壳变得坚硬,体色也转变为红褐色,且暗褐光亮。此时,不规则的黑斑会逐渐增大,而虫体背面则分布着短而粗的圆锥形小刺,其顶端十分尖锐。
雄性成虫有翅,触角丝状,体长约为毫米,翅展达到5毫米。雄性成虫的头部呈淡褐色,触角呈现丝状,共有10节。腹部则为灰褐色,末端还生长着两根等长的白蜡丝。
\n\n\n\n
\n\n\n\n
数量庞大的白蜡蚧可导致枝条被大量蜡质覆盖,树势衰弱。雌性白蜡蚧往往单独生活,而雄性幼虫则喜欢聚集成群,它们会紧紧附着在寄主的枝条上。这些蚧虫会分泌出丰富的白色蜡质物质,这些物质会密密麻麻地包裹住树枝,远远望去,就像一团团败絮。实际上,经过加工提炼,这些白色蜡质可以制成白蜡,它不仅是工业领域的重要原料,还是医药及某些生活用品的宝贵资源。
白蜡蚧的生长与繁殖
白蜡蚧的繁殖周期为一年一代,受精后的雌成虫会在枝条上度过冬季。到了翌年的月,雌成虫的虫体会因孕卵而显著膨大。白蜡蚧的繁殖每年一代,若虫期形成蜡质物包裹枝条。
进入4月上旬,它们便开始产卵,卵期持续大约7天。在卵孵化后,初生的若虫会选择在母体附近的叶片上进行寄生。经过龄期的成长,这些若虫会迁移至枝条上,开始对寄主造成危害。在此过程中,雄性若虫会分泌出大量的白色蜡质物,这些物质不仅会覆盖住虫体,还会将枝条紧紧包裹。严重的情况下,整个枝条都会呈现出一种洁白如棒的外观。
不当气候条件会加剧白蜡蚧的危害。10月上旬,雄成虫会完成羽化过程,随后与雌成虫进行交配,并在交配后不久死亡。而受精后的雌成虫则逐渐长大,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它们会陆续开始进入越冬状态。当早春时节气温急剧上升,同时伴随着高温和干旱,以及通风透光条件不佳的情况下,白蜡蚧的危害就会变得尤为严重。
白蜡蚧的防治措施
接下来,我们探讨如何有效防治白蜡蚧。在具体实施防治措施时,加强苗木养护、合理修剪及利用天敌可有效控制白蜡蚧。我们需要遵循以下要点:
强化养护管理。确保及时为苗木提供解冻水,以满足其早春生长的水分需求。同时,减少氮肥的使用,转而选择有机无机复合缓释肥,如乌龙珠,以促进壮苗的培养。在实施水肥管理时,需根据土壤质地科学调配,沙质土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原则。科学栽植与合理修剪。通过合理密植和恰当的修剪,保持苗木间的通风透光,从而提高其光合利用效率。保护与利用天敌。如花翅跳小蜂、食蚧蚜小蜂、瓢虫和捕食螨等,这些天敌对白蜡蚧的控制具有重要作用。
防治白蜡蚧的最佳时机通常在“五一”前后,选择合适药剂在合适时机使用,是防治白蜡蚧的有效手段。具体时间需根据当年早春气温灵活调整。在白蜡蚧未分泌蜡质之前,可选用叶虫净或狂杀进行喷雾防治;而一旦白蜡蚧开始分泌蜡质,则需改用狂杀蚧与超润的组合进行防治。若病情特别严重,可每隔-5天连续喷施-次。
\n\n\n\n
苗班长公益讲堂
苗班长公益讲堂提供专业的植保养护知识,针对园林从业者。该讲堂由河南省园林绿化协会与郑州市坪安园林植保技术研究所携手打造,以网络授课为主,辅以线下公益培训,旨在为全国园林从业者提供植保养护的专业知识。自年起,每周二、周四晚19:00,我们将在苗班长序列群内为大家带来精彩的授课内容。同时,我们将邀请实战经验丰富的专家老师,为大家解答在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欢迎大家随时在群内提问,与我们共同探讨园林植保养护的奥秘。
\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