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花椒的功效与作用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 [复制链接]

1#

花椒

花椒植物,高3-7米的落叶小乔木;茎干上的刺常早落,枝有短刺,小枝上的刺基部宽而扁且劲直的长三角形,当年生枝被短柔毛。花椒用做中药,有温中行气、逐寒、止痛、杀虫等功效。

花椒图片

花椒果实图片

花椒干果图片

花椒植物图片

花椒简介

药材名:花椒

拼音:HuāJiāo

别名:香椒、大花椒、椒目、秦椒、蜀椒

来源:为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8~10月果实成熟后,剪取果穗,去除杂质晒干,待果实开裂,分出种子(椒目),取用果皮。

性状:花椒由1-2,偶由3-4个球形单果组成,每一分单果直径4-5毫米,自先端沿腹缝线或腹背缝线开裂,常呈基部相连的两瓣状。外表面深红色、紫红色或棕红色,皱缩,有众多点状凸起的油点。果皮革质,稍韧,有特异香气,味持久麻辣。

化学成分:花椒果实含挥发油0.7%(贵州产)、2~4%(甘肃产)、4~9%(广东产)。挥发油中含牻牛儿醇、柠檬烯、4-松油烯醇、薄荷酮、芳樟醇、香桧烯、枯醇等。果实尚含甾醇、不饱和有机酸等。

性味:味辛、性温。

归经:归脾、胃、肾经。

宜用:花椒适宜胃部及腹部冷痛、食欲不振、呕吐清水、肠鸣便塘之人食用;适宜中老年人、女子寒性闭经和寒性痛经者、风寒湿性关节炎者食用;适宜蛔虫病腹痛者、肾阳不足、小便频多者食用。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禁忌:阴虚火旺者忌服,孕妇慎服。

花椒的功效

温中止痛;除湿止泻;杀虫止痒。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虫积腹痛,蛔虫症;肺寒咳喘;龋齿牙痛;外用:湿疹瘙痒。

花椒的作用

1、用于止痛

取花椒果皮制成50%的注射液,痛时肌肉注射或穴位注射,每次2毫升。共观察例,其中腹痛例,有效例;肝区痛4例均有效;腰痛3例,有效2例;其它疼痛13例。有效5例。例中疼癌完全缓解者例,部分缓解者68例,无效12例。注射后一般10~15分钟疼痛缓解,可持续2~4小时。治程中未见副作用。

2、用于回乳

花椒2~5钱,加水~毫升,浸泡后煎煮浓缩成毫升,然后加入红糖(白糖效果不佳)1~2两,于断奶当天趁热1次服下,日服1次,约1~3次即可回乳。绝大多数于服药后6小时乳汁即显著减少,第2天乳胀消失或胀痛缓解。

3、驱虫作用

花椒所含挥发油在保温的任氏液中能使猪蛔虫严重中*。

4、抑菌作用

本品挥发油11种皮肤癣菌和4种深部真菌均有一定的抑制和杀灭作用

5、其他作用

本品所含的茵芋碱有麻*碱样作用,但强度较弱,可升高麻醉猫血压,增强瞬膜收缩,加强肾上腺素对血压及子宫的作用,加强猫或兔的在位子宫收缩,抑制小肠收缩及扩张冠状血管,提高横纹肌张力,加强脊髓反射兴奋性。

花椒的用法

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中药大辞典》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浸洗。--《中药大辞典》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中华本草》

外用:适量,煎水洗可含漱;研末调敷。--《中华本草》

内服:3~6g。--《中国药典》

外用:适量,煎汤熏洗。--《中国药典》

花椒附方

注意:以下配方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用麻油2~4两,置锅中煎熬,投入花椒3~4钱,至微焦即捞出弃去;待花椒油微温时1次服完。治疗8例儿童患者,均于服药后15~30分钟腹痛停止,随后排便,有的同时排出蛔虫。如梗阻时间过长,中*症状明显,有肠坏死或有阑尾蛔虫可能者,则不宜服用。

2、治疗血吸虫病

试用于早、中期血吸虫病,对改善症状有一定作用,服药后食欲增加,肝脾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用法:花椒炒研成粉装胶囊,成人每天5克,分3次服。20~25天为一疗程。

3、治疗蛲虫病

花椒1两,加水2市斤,煮沸40~50分钟,过滤。取微温滤液25~30毫升行保留灌肠,每日1次,连续3~4次。治疗例小儿蛲虫病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粪检3次虫卵皆为阴性。

4、治齿痛

蜀椒醋煎含之。--《食疗本草》

5、治寒湿脚气

川椒二、三升,稀布囊盛之,日以踏脚。--《妇人良方》

6、治久患口疮

蜀椒去闭口者,水洗,面拌,煮作粥,空腹吞之,以饭压下,重者可再服,以瘥为度。--《食疗本草》

7、治手足皴裂

花椒四合,水煮之,去滓。渍之半食顷,出令燥,须臾复浸,干涂羊、猪髓脑。--《僧深集方》

8、治头上白秃

花椒末,猪脂调敷。--《普济方》

9、治冷虫心痛

川椒四两。炒出汗,酒一碗淋之,服酒。--《寿域神方》

点击图标查看

疾病查询免费直播临床视频医学宝库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