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白居易一个乐天知命的保温杯大叔 [复制链接]

1#

一提到白居易

我们往往想到是

《长恨歌》里的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琵琶行》里的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

当年课文后面那句

“并背诵全文”

其实

他是从少年才子,一步一步,

变成了手拿保温杯的大叔

1

“身体健康貌美,琴棋书画都会,喝酒一斤不醉,跳舞一夜不累”,长安城外的朱雀大街上,管家正在卖力吆喝:

“走过路过,千万不要错过,王府招聘歌姬,待遇优厚,包吃包住,符合条件者从速!”

围观者众,参与者多,才艺大比拼,从日出整到了日落,直看得管家眼冒金星、头晕耳鸣,迟迟不能敲定,该选用何人。

这时,人群中走出一位歌女,边唱边舞: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表演完毕,管家兴奋无比,立刻大喊一声:“我要你!”

别问为什么,就因为她会吟咏《长恨歌》。

诗歌这么火,那作者白居易,此刻正在忙什么?签字售书,参加真人秀,还是在和女粉丝讨论剧本……

并没有。

那一年的白居易,正局促在一个四线的小山城里,颇为失意。

2

在大唐,发展机会最好的地方,不是江浙沪,也不是北上广,而是长安与洛阳。

三十岁之前,白居易去过两次长安。

第一次是游学,小白同学年方十六,很勤奋,也很有才情。

但泱泱大唐,最不缺的,就是诗人。年纪轻轻,若无大V提携,要想出人头地,一鸣惊人,断无可能。

白居易找到了著作佐郎顾况。

顾大人眼皮都没抬一下:“少年,你叫啥?”

“在下白居易”

“哦,京城的房价,同比环比,前比后比左右比,都涨得挺着急,居大不易啊。”

“即便栖身牛棚,也自当效仿先贤,悬梁刺股,修齐治平。”白居易昂首挺胸。

顾况微微一笑:“有志气,我且看看,你的才华能否撑得起。”

翻开白居易带来的诗集,第一首律诗还没读完,顾大人就赞叹不已:“妙哉,妙哉。有才如此,居亦易矣!”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这首《赋得古草原送别》,经顾大才子鼎力推荐,很快就刷爆了大唐文人的朋友圈。

白居易也因此少年成名,誉满京城。

二十九岁时,白居易第二次进京。这一回,是为了求取功名。

考场上,白居易自信爆棚,文思泉涌,表现堪称完美。但他深知,这种不糊名的考试,场外的努力,同样不可忽视。

听说校书郎李逢吉好友多,人脉广,白居易便携上答卷副本,前去拜码头。

李大人正欲赴宴,心情甚好。听了白居易的自我介绍,便翻开答卷,轻声读了起来:

噫!下自人上,达由君成;德以慎立,而性由习分……

“嗯,不错不错,是应试中的佳作。”李逢吉连连点头。

白居易很是兴奋:“还望李大人多多提携!”

李逢吉合起答卷:“这样吧,我赶着去赴宴,你将此卷抄写二十份,稍后送至酒楼,我推荐给席间好友,必能让你名满帝都。”

白居易感激不尽,连忙在李府借了笔墨纸砚,干起了纯手工复印的活。

终于,在宴会结束之前,白居易将二十份答卷,送到了李逢吉的面前。

满座宾客,看完答卷,无不拍手称赞,纷纷转发推荐。

一夜之间,史上最牛的科考满分作文,传遍了长安城。

不出所料,几日后,皇榜放出,白居易名列第四。

三千人参考,仅十七人及第,小白同学兴奋不已: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随后两年,白居易又顺利通过了吏部铨试和制科考试,“三登科第”,荣耀至极。

原以为从此扶摇直上,封侯拜相。不料,朝廷却只给了他一个低等官职,让他去周至当公安局长,弄得小白很受伤。

白居易到任后,经常呼朋引伴,东游西走,借酒浇愁。

这一日,酒足饭饱之后,几位老文青,又摆起了龙门阵。

天文地理,大象蚂蚁,四书五经,蜡笔小新,一整圈聊完后,终究还是绕不开男人们最感兴趣的话题:*治与女人。

在当时,恰恰就有一件事情,完美集结了宫斗、爱情、战争等火爆元素,屡屡被人提起,常常登上热搜,那便是唐玄宗和杨玉环的感(fēng)人(líu)爱(yàn)情(shǐ)。

众人就此展开了深入讨论,越聊越起劲,突然有人发问:“这么好的素材,写出来必是爆文,咋就没人动笔呢?”

“我愿一试!”白居易借着酒劲,一气呵成,传世名篇《长恨歌》,由此诞生。

3

《长恨歌》声名鹊起,成功地引起了唐宪宗的注意。

一口气读完了白大诗人的全部作品,皇帝竟也路转粉。

不久,宪宗便下旨,提拔白居易为翰林学士,随后又任命为左拾遗。

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

左拾遗属谏官,上任伊始,白居易便以迅雷不及掩耳、暗箭不及闪躲之势,迫不及待地展现出了其忧国忧民的特质。

一手抓上书,给皇帝挑刺,替贬官鸣冤,痛斥宦官专权。一手抓创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大兴现实主义之风,写出了许多针砭时弊的讽喻诗歌: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不仅自己写,他还带动了一大批人写,比如李绅的《悯农》: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再比如元稹的《织妇词》:

织妇何太忙,蚕经三卧行与老。

蚕神女圣早成丝,今年丝税抽征早。

早征非是官人恶,去岁官家事戎索。

征人战苦束刀疮,主将勋高换罗幕。

缲丝织帛犹努力,变缉撩机苦难织。

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

檐前袅袅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

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这种“两手抓、两手都很硬”的作风,让宪宗皇帝很是不爽。

本来嘛,让你进京,是陪我喝酒撸串、诗文唱和的。

现在倒好,朕说话,你挑刺;朕下旨,你说三道四;朕的太平盛世,在你们这帮诗人眼里,狗屁都不是……还有没有说理的地方了!

于是,两年后,白居易便改任京兆府户曹参*,一下子由皇上身边的大红人,变成了一个查暂住证、开户籍证明的基层民警。

落差之大,堪比尼加拉瓜瀑布的水花。

祸不单行,一年后,白母因为赏花,不慎坠井身亡,白居易便辞官服丧。

守孝期满,在时任宰相韦贯之的推荐下,白居易被授职左赞善大夫,负责监督、辅佐太子,每天向皇帝报告东宫所为,但不得参与朝*,无法进入权力核心,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官。

对此,白居易自然牢骚满腹:

病身初谒青宫日,衰貌新垂白发年。

寂寞曹司非热地,萧条风雪是寒天。

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

一种共君官职冷,不如犹得日高眠。

元和十年六月,宰相武元衡,上朝途中遇刺身亡。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藩镇势力所为。宪宗皇帝大为惊慌,立刻召开紧急会议,商议对策。

满朝文武,仍然惊*未定,一时竟无人发声。

此情此景,让白居易义愤填膺、热血沸腾,他站出来提议:“杀我朝廷命官者,虽远必诛。藩镇割据,积弊已深,尽早打击,方能保社稷安定。”

好歹是条建议,大家至少可以讨论一下。

话音刚落,却有大臣质问:“白大人,你只不过是个东宫属官,谁给你发言的权利了?再说,你如此主战,是唯恐天下不乱吗?”

一番忠心,竟遭此误解,白居易措手不及,呆若木鸡。

更意外的还在后面。

另一个大臣也向皇上禀告:“陛下,白居易的母亲因赏花坠井而亡,他的多首诗歌,却以花为题,毫不讳忌,实在有悖礼法,有伤风化。此人应逐出东宫,以儆效尤。”

简直荒谬至极,白居易正准备还击,宪宗却已经做出了决定:“既如此,那白居易就改授江州司马吧。”

这个弑父篡位的皇帝,一直都在寻找机会,向天下人证明,他是恪守和推崇孝道的。白居易这样一个送上门的反面典型,他自然不会错过:

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单口斗不过众嘴,胳膊扭不过大腿,白居易只得顺从圣意,赶赴江州。

4

好在江州刺史崔能,也是白居易的好友兼死忠粉。

一路跋山涉水,白居易刚到江州城,崔能就率领大小官员前来相迎:

浔阳欲到思无穷,庾亮楼南湓口东。

树木凋疏山雨后,人家低湿水烟中。

菰蒋喂马行无力,芦荻编房卧有风。

遥见朱轮来出郭,相迎劳动使君公。

司马本来就是个闲差,上司对他又如此优待,江州的白居易,很是逍遥自在,不是游山玩水,就是吟诗作对。

这个深秋,白居易又到江边饯别故友。

正在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突然,一阵琵琶声传了过来。

白居易仔细一听,这铮铮乐声之中,竟有京城流行的曲调,便让人将琵琶女寻来共饮。

见女子有些拘束,白居易微笑着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妹子,说出你的故事吧。”

琵琶女连声道谢,几杯酒下肚后,娓娓道出了自己的身世:

自幼拜名师学艺,十三岁便名满京城。年长色衰后,嫁给了一个生意人,常年漂泊沦落于江湖。现丈夫外出经商,数月未归,独守空房,倍感惆怅,便弹起小曲,排遣忧伤。

年少成名,中年落魄,相似的经历,一下子拉近了两人的距离。分别之际,老白写下一首长诗,赠给了琵琶女: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琵琶行》很快便流传开来,只是其中揭露了中唐诸多阴暗之面,宪宗皇帝和权贵阶层,都很不喜欢。

这一次,白居易没能像《长恨歌》那样,因为一篇爆文,而获得擢升。

直到三年后,崔群升任宰相,白居易才改任忠州刺史。

两年后,穆宗即位,白居易被诏入京,任尚书司门员外郎。

不到半年,便转任主客郎中、知制诰,为皇帝起草文书,又成为了天子的亲信。

次年,加朝散大夫,转上柱国,又转中书舍人。

这几年,白居易简直就像开了挂一样,职位和薪酬都蹭蹭往上涨。

但是,和宪宗一样,新皇看中的,也只是白居易的才名,屡次提拔,也只不过是为了展示一下,朝廷的求贤礼士之心。

白居易不明就里,依然频频上书言事,均未被采纳。加之庙堂之上,*争日益激烈,老白不胜其烦,更不愿卷入其中,便主动请求外放。

终于,长庆二年,白居易获得了主*杭州的机会。

5

从长安前往杭州,和之前谪迁江州,走的是同一条道路,但老白的心情却迥然不同。

上一次是蒙冤被贬,担任闲职,应是“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是主动外放,坐镇一方,自是“哼哼哈哈嘻嘻”。

杭州任上,白居易筑堤掘井,改善民生,*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

闲暇之余,便邀请三两好友,西湖泛舟,围炉煮酒。

生活如此惬意,老白的心里乐开了花,经常诗兴大发,环顾左右,大声喊叫:“一首新创作的诗歌,献给在座的各位,希望你们喜欢,谢谢大家”。

于是,便有了《钱塘湖春行》《江南忆·忆江南》等名篇问世: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三年后,白居易杭州任期结束。

时任宰相牛僧孺,是白居易的得意门生,历来敬佩白老师的才学与人品,有意推荐他进京担任要职。

老白却豪情不再,颇感倦怠,谢绝了牛同学的盛情:“对不住,我只想做个手捧保温杯的大叔。有空,寄点枸杞过来吧,给我补一补。”

牛僧孺只得作罢,在他的帮助下,白居易如愿得到了一份美差:太子左庶子,正四品,分司东都。钱多,事少,职位高,远离了京城的诸多纷扰。

一年后,穆宗驾崩,敬宗登基,白居易又被任命为苏州刺史。

本来,老白的心里是拒绝的,快六十岁的人了,不愁吃喝,写写诗歌,挺好。

但他想起早年游学江南时,曾经有过一个梦想:异日苏杭苟获一郡,足矣。

既是上天垂怜,有意成全,那就领旨谢恩,起身赴任吧。

尽管年近花甲,到了苏州,白居易依然秉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宗旨,兴修河道,整理山塘,为百姓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但仅仅一年之后,白居易便明显感觉身体大不如前,再次萌生隐退之意:

公私颇多事,衰惫殊少欢。

迎送宾客懒,鞭笞黎庶难。

老耳倦声乐,病口厌杯盘。

既无可恋者,何以不休官。

借着一次外出巡查摔伤腿脚的机会,白居易上书朝廷,请了一个长长长的病假。

随后几年,白居易又陆续接到了几次朝廷任命,均称病不出,直至暮年,一直定居在洛阳香山。

6

白居易一生只娶了一门亲事,妻子是好友杨虞卿的堂妹。从一而终,很难得。

但是,作为一个大诗人,没有一点风流八卦和花边新闻,怎么好意思生在唐朝、身为文豪?

其实,除了妻子杨氏,白老先生还纳了很多妾。其中,有两人最为出名,一个叫樊素,一个叫小蛮,前者能歌,后者善舞。

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樱桃小口,小蛮腰,就是这么来的。

六十多岁时,白居易得了风痹之病,决定卖掉家里的一匹好马,同时让两位小妾离开白府,嫁个好人家。

等到买主前来牵马,马却悲声嘶鸣,不忍离去。樊素也含泪质问白大人:“我有情,马有情,唯独您无情吗?”

主人乘此骆五年,衔撅之下,不惊不逸。素事主十年,巾栉之间,无违无失。今素貌虽陋,未至衰摧。骆力犹壮,又无。即骆之力,尚可以代主一步;素之歌,亦可送主一杯。一旦双去,有去无回。故素将去,其辞也苦;骆将去,其鸣也哀。此人之情也,马之情也,岂主君独无情哉?

白居易强忍泪水,无言以对,便不再坚持。

等到七十岁时,白居易知道自己来日不多,还是遣走了她们:

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娜多年伴醉翁。

明日放归归去后,世间应不要春风。

五年三月今朝尽,客散筵空掩独扉。

病与乐天相共住,春同樊素一时归。

五年后,白居易仙逝。

7

从少年才子,一步一步,变成了手拿保温杯的大叔,从“兼济天下”到“独善其身”,再到“香山归隐”,白居易的一生,画风多变,却也有迹可循。

他出身宦官之家,自幼志向远大。科举及第后,更是胸怀天下。

无奈安史之乱后的中唐,宦官干*,藩镇割据,皇权旁落,*争不断,盛唐气象,早已消失殆尽。

白居易这般忠贞之士,*治主张无法实现,经世之才不能施展,屡屡受挫后,建功立业、忧国忧民的满腔热情,终究化为了云淡风轻、乐天知命。

和他同期的翰林院学士中,有五位先后拜相,唯独白居易一人,止步于中书舍人。

于个人仕途而言,白居易颇为可惜。但中唐少了一个宰相,中国文学史上,却多了一位诗歌巨匠。

白居易共有余首诗歌传世,作品数量,为唐朝诗人之最。

他力倡新乐府运动,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文学主张,凸显了诗歌的社会功能和现实作用,拉近了诗歌与平民的距离,对后代诗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不仅民间对其极为推崇,称其为“诗魔”“诗王”,中唐的几任帝王,对其文学才华,也是赞赏有加。

白居易逝世后,唐宣宗李忱痛惜不已,亲自赋诗一首,以示哀悼: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作者简介:叶楚桥,诗词世界签约作者,简书签约作者。读唐诗宋词,写风流趣事。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