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蜡染的起源
蜡染古称“蜡缬(音xié)”
是我国古代三大蜡缬、绞缬、夹缬防染技术之一。蜡染是指用蜡加热熔化涂绘于织物,将织物于染液中染色。由于染液不能渗透涂绘中的蜡部分,而保留织物原有色彩,其余部分则染上了染料颜。
二、苗族传统蜡染的工艺流程
苗族传统蜡染将棉布、麻布进行绘染,在画蜡前先用草木灰或牛粪煮二三小时进行漂白、晒干。丹寨、三都“白领苗”用蘑芋浆在布的背面均匀平涂,干后再用光滑的牛骨将正面布磨光磨平,然后才绘蜡于织物上。
第一步:织物准备
用自产的家织白布需先用草灰将布漂白洗净(因为布料内含有杂质),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机织的全棉白布可直接使用
第二步:图案绘制
可以直接在待染物上用铅笔画好底稿,也可以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
第三步: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把蜡加温到60度以上,用铜刀蘸蜡,然后按图案设计二次作画
第四步:染色
把画好的作品放在靛蓝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
第五步:去蜡、冲洗
先用冷水清洗浮色,然后将布置入,用清水煮沸,布上就会显现出蓝白分明并带有“冰纹”的图案来,余蜡可用电熨斗去除。
苗族蜡染里面的每一个图案都带有当地文化的特色和独特的民俗,《苗族古歌》里说,蝴蝶生的十二个蛋,有一个蛋孵出的是老虎,由于人战胜了自然,老虎拜人为大哥,听人使唤。三都打鱼乡蜡染被面,用老虎来为人镇邪、保佑平安吉祥;画面的石榴纹象征子孙满堂
本期跟大家简单介绍了苗族传统印染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