虫白蜡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听,来自政协委员的好声音政协怀化市第
TUhjnbcbe - 2024/8/25 9:35:00

编者按:1月11日上午,政协怀化市第五届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开幕,市政协委员们围绕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加快把怀化建设成为对接西部陆海通道战略门户城市的目标,结合走访调研成果和自身工作实际,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本网从中撷取精彩片段,以飨读者。

唐松委员:加快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怀化经济高质量发展。

唐松委员建议:需要在产业“聚集”和产业链“延伸”上精准发力。要突出重点,形成比较优势。通过紧抓怀化市有产业基础、有龙头企业、有研究力量的相关产业,重点支持具有突破性技术的产业链,特别是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加工、中药材加工、新材料(化工)、装配式建筑、轨道基建等,尽快形成完整的配套产业链。

要打好底子,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充分发挥区位交通优势,顺应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吸引东部沿海地区企业来怀。

要合理布局,打造品牌效应。怀化是全国9大生态良好区域之一。截至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湖南省著名商标件、湖南省名牌产品14件,获得“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个,中药材加工规模工业企业17家,中药材资源丰富。需要充分利用全市优势资源,重点打造几个区域农产品公用品牌,以形成地理标志优势;同时整合各产品品牌,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子品牌,实现从天然信用保障向品牌信用保障转变。

要多措并举,吸引产业聚集。目前,必须抢抓机遇加快构建产业聚集区,集中优势资源,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与本地关联企业的配套协作,优先采购本地配套产品,发挥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围绕已落地的重大项目,积极开展配套招商,并引导本地中小微企业与大型骨干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经济技术合作,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统筹推进产业提层次、强实力。

要优化服务,促进产业延伸,通过制定项目引进审批“一站式”制度,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好软环境,按照供应链和价值链的内在规律发展集群化的产业体系,打造全新招商模式,根据既有的产业基础,精心设计好招商项目,搞好针对性的专业化招商。(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刘娅委员:抢抓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机遇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

随着怀化西编组站正式开站运营,怀化铁路枢纽以及口岸布局进一步优化,为此,加快打造集多式联运、保税物流、交易结算、供应链金融等功能于一体的怀化国际陆港,是怀化深度把握战略机遇的又一重要举措,对于推动湖南与东盟的经贸往来、推进湖南融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战略、有效弥补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短板意义重大。

刘娅委员建议: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深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加快开通怀化—北部湾—东盟铁海联运班列,推动怀化东盟铁海联运班列与怀化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尽快完善功能布局。统筹怀化国际(东盟)物流产业园区、怀化铁路口岸、怀化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开放平台规划、申报、建设,降低物流成本,缩小与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成本差距,将内陆低成本优势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时间优势结合起来,推动怀化形成内陆物流集聚洼地。

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加速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怀化国际陆港优势,加速湘南湘西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吸引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与东盟贸易往来的产业转移和集聚发展,为湘西地区乃至湖南省的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医养健康等优势产业,提供一个与东盟、中东欧地区对外贸易的窗口。

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构建园区线上线下智慧物流体系。依托怀化国际(东盟)物流产业园区,深刻把握智慧物流新趋势,以超前眼光、超前规划建设怀化国际陆港,抢占智慧物流制高点,带动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怀化铁路货运、公路货运、水路货运、航空货运、邮政物流等加快与互联网融合,提升怀化物流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

加快打造怀化国际陆港,建立专项政策支持体系。坚持高位推动,市领导牵头,建立工作专班。提请省发改委在编制全省“十四五”规划时,重点明确怀化为湖南对接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的门户城市,作为湖南与东盟开放合作的“桥头堡”。(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黄春英委员: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

年,在怀化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疾控系统冲锋在前,为市委、市政府科学预判疫情趋势、精准指挥调度提供了技术支撑,为打赢疫情阻击战、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也暴露出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一是仪器设备配备严重不足。二是疾控队伍老化严重,人员数量和质量堪忧。三是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目前,我国新冠疫情已得到有效控制。但境外疫情未见好转,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压力持续增加。随着冬季来临,防控风险更加陡增,急需补齐短板,筑牢网底。

黄春英委员建议: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疾病防控专业队伍,在现有人才引进政策的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全市疾控体系人才引进专项优惠政策。

其次,建立疾病防控保障与激励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在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业务经费由政府全额预算的情况下,建议将疾控机构的房屋建设、设备购置与维修经费一并纳入年度预算;或在落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政策的基础上,实施“一类保障、二类管理”;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允许公共卫生机构利用技术力量开展社会化公共卫生技术服务,允许按规定提取收支结余部分用于发放奖励性绩效工资。

再有,筑牢多部门协作的疾病防控网络,强化领导,建立健全“疾控、公安、通信、交通”等多部门协同、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重大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置机制。同时大力提升疾病防控体系能力建设,通过强化监测预警,完善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卫生应急快速反应和科学处置能力。提升实验室检测能力,推进市县两级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标准,补齐实验用房和仪器设备,满足检测和应急处置的需要。(文/图记者李娟芳/杨智伟)

彭钧委员: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

怀化是传统中医药之乡,有医药资源和产业基础。其中中药材种,国家重点中药材保护品种种,现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70多万亩,年综合产值超亿元。同时,还有健全的中医药治疗和管理体系。医院,医院。还有12医院,上百家中医医疗门诊,年平均就诊人数达万次以上,产值30多亿。除此,还有较好的人才基础。全市有各类中医人才人,医院就有在职高级职称人。

为争创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彭钧委员建议:加快成立创建工作组织机构。要在市级层面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县市区也应成立相应工作机构),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专班,明确一名主抓领导,一个专责牵头部门,组织成立市中医药管理局或增加卫健部门中医药工作编制和人员,明确创建目标,制定创建方案和具体推进措施。

医院医院,并大力支持其基础设施建设。做优做强怀化特色中医产品和中药材基地,运用市场手段集中优势开发特色产品,打出品牌。

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首先加大急需高层次人才及柔性人才的引进力度,保持柔性人才引进政策的连续性。其次留住和培养更多的骨干人才。医院系统医务医院相比差距较大,留住高层次人才的优势不多,而中医人才成长的过程缓慢,因此,建议对中级职称的中医医生的引入给予实名制编制支持,以稳住中医中坚力量。

切实落实医保扶持政策。切实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饮片、中成药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通过综合施策,形成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浓厚氛围。(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欧阳敏委员: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装配式建筑的建筑构件实现工厂化制作,施工现场拼装,被称为“智造建筑”,具有绿色、环保、低碳、节能等特性。近年来,怀化市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文件,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但装配式建筑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此应抢抓机遇,推进全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

欧阳敏委员建议:高位推动。全市成立市级领导牵头的推进装配式建筑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精确研究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71号)提出的8项任务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湘政办发〔〕28号)提出的7个方面的支持政策。尽快出台在土地出让、容积率奖励、商品房预售奖励等方面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将装配式建筑占比率纳入对各县(市、区)的年度绩效考核范畴,定期调度,统筹推进。

强力拉动。由政府投资的项目,如征拆安置区、城市道路广场、学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业园道路房屋等建设,要求必须使用装配式建筑产品。对省、市文件要求使用装配式建筑产品的项目,没有落实到位的,严格执行“六不”措施。

样板带动。建议市级、各县市区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选择一批可借鉴、可复制的典型样板工程,全面开展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化和信息化水平高的龙头企业,加快产品研发,降低建设成本,努力创建省级或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项目。

宣传发动。建立政府、媒体、企业相结合的宣传机制,提高公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认识,提升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社会认知度。广泛宣传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全社会支持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良好氛围。(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丁金平委员:扎实推进中药材产业创新发展

自年9月《怀化市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规划(-年)》发布以来,怀化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品种布局进一步优化,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产地加工和市场建设进展显著,科技创新格局逐步形成,生态药材理念深入人心。但是,目前全市中药材产业还存在明显短板。

丁金平委员建议:理顺管理服务职能,统筹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首先,要明确部门职责,涉及中药材种植和产地初加工的由农业农村部门牵头制定工作任务清单,逐一落实;涉及技术攻关的由科技部门牵头制定针对性的发展计划,统筹协调;涉及质量监管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牵头理清法律依据,制定工作清单,严格执法监管。其次,要加强中药材产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成立相对独立的市中药材产业发展中心,统筹协调涉及中药材农业、中药材工业、中药材科技、中药材贸易及中药材执法监管事务等板块的工作,做到系统化管理与服务。

围绕重点中药材品种,开展协同推进中药材产业攻关。围绕怀化本土黄精、天麻、青风藤、虫白蜡等重点品种,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理清原材料保障、加工工艺、新药(产品)创制攻关点,形成基础研究由国家级或者省级机构牵头负责,应用基础研究以本土机构牵头负责,应用推广以企业牵头负责,分别以农业农村、科技、林业等部门作为后盾支持的协同攻关体系,破除或者改善制约我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瓶颈。

创新人才的“引、招、用”,解决中药材产业中关键问题。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关于人才工作的文件精神,以项目合作为平台,积极搭建与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合作通道,灵活采用“虚拟编制”“共享人才”“工作专班”“科技特派员”等方式方法,强化全市中药材产业人才保障。(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管长伟委员:建议加快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工作,狠抓数字乡村建设,积极培育扶持电商产业发展,形成了浓厚的工作氛围,取得了显著工作成效,有着较好的发展基础。但因缺乏整体规划指导,平台载体支撑,资源有效整合,特色产业和专业人才培育等因素影响,全市数字乡村工作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较慢。

管长伟委员建议:制定全市数字乡村整体规划。充分发挥与高校、民间智库、本土企业等专业机构和人员的作用,精研国家战略政策,结合怀化当前现状和产业布局,编制数字乡村整体规划,出台有利于乡村数字经济发展的支持政策,为全市发展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方向与措施指导,让这项惠农工程在十四五规划中落到实处。

建设怀化市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和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乡村建设,建议由市网信办、农业农村局、发展改革委、工业与信息化局、科技等部门牵头,建设怀化市数字乡村公共服务平台,打通数据链、管理供应链、整合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构建生态链,通过公共服务平台统一的数据链和信息流带动商流、资金流、人才流及物流,激活农村各种要素,加快推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完善数字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怀化市数字乡村产业示范园区,集聚数字经济发展要素,招引数字企业入驻,推进涉农领域流通营销、公共服务、乡村治理、农旅文创、仓储物流等领域核心业务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数据运营应用服务,提升政府的数字化服务与监管水平,提升农民的数字化应用水平。

启动怀化市数字乡村试点工作。抢抓数字乡村创建机遇,成立工作专班,做好数字乡村试点创建规划设计,统筹推进乡村的新型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农业农村、农村科技创新、乡村数字治理、信息惠民服务等建设和发展,形成工作合力,实现重点突破,形成样板引领。(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易裕胜委员: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实施了改善教师队伍结构的政策,培育了激发教师活力的典型,探索了加强师资管理的路径,促进了全市教育事业的发展,使全市义务教育、素质教育进入全省先进行列,年高考上线率、录取率创历史新高。但全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结构欠优化,制度欠完善,管理欠规范等问题。

易裕胜委员建议:推进改革创新,深化公办学校人事体制改革,实施定员定编教师管理办法,破解教师编制不足难题,形成生源、岗位与教师相匹配,贡献与报酬相一致,动态管理的新模式;全面落实人才支持九条措施,引进和留住高层次教育人才。适当增加公办学校中小学教师编制,尽最大可能压减临聘教师数量。对确需保留的临聘教师,也要实现同工同酬,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确保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结构合理,运行稳定。

实施“三师(师德、师能、师律)工程”。坚持育人者须先受教育。把师德建设纳入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议事日程,录取培训、宣讲、交流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水平,使他们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当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定期开展教学业务知识培训,经验交流活动,大力倡导学习钻研之风,鼓励广大教师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教学能力;全面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湖南省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实施办法(试行)》等,进一步规范教师行为,使广大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健全激励整体功能的机制。把“尊师重教”落实到行动上,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氛围,增强教师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组织好每年的名校长、名师、优秀教师、最美乡村教师等先进模范的评选活动,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关心教师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帮他们解决职称评定、在岗深造等方面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措施,调动每一名教师的积极性,从整体上推进怀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文/记者李娟芳图/记者杨智伟)

1
查看完整版本: 听,来自政协委员的好声音政协怀化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