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养蜂人都知道巢虫的预防方法,但是在评论区不时有网友会提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强群也发生了巢虫,而且预防措施也做得相当“到位”,但是巢虫还是发生了,难道蜜蜂强群也难以抵挡巢虫危害吗?
常见的巢虫预防方法
第一:养殖强群
这是从蜜蜂防御能力上提出的观点,事实也证明了蜂群越强,不但具有较强的抗巢虫能力,就连很多病敌害的防御也得到了提升,所以这成了蜜蜂防治巢虫的一项重要举措。
第二:保持蜂多于脾
这也是预防巢虫的一种方法,由于巢虫大多从蜂箱底部上脾危害,而且上脾的时候都是通过没有蜜蜂的位置上脾,所以只要蜜蜂能够把蜂脾全部护住,巢虫就没有办法上脾危害,这成了养殖中蜂防治巢虫的另外一个举措。
第三:坚持打扫蜂箱底部巢脾蜡屑
巢虫之所以会上脾危害,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蜂咬脾习性,中蜂习惯于把旧的巢脾咬掉,新造新脾,而旧脾是最适合巢虫繁殖的,蜜蜂把碎脾咬在蜂箱底部,导致蜂箱底部满足了巢虫繁殖的环境,巢虫长大后就上脾危害,所以定期打扫蜂箱底部的巢脾蜡屑可以杜绝蜂箱底部巢虫滋生的环境,达到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四:定期换脾
这个方法是根据巢虫无法在纯蜂蜡上生存来做的,由于巢虫是以废旧的花粉和蜜蜂的茧衣为食,如果巢脾过旧,蜜蜂则容易在这样的巢脾上生存,所以养殖中蜂,通常要求巢脾每年更换一次,以此来达到预防巢虫的目的。
第五:采用优质蜂王
这里的优质,其实指代抗巢虫能力强,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蜜蜂养殖中,就算是一个蜂场,不同蜂群对巢虫的抵抗能力也是不同的,而有的蜂群在长期与巢虫的斗争中形成了对抗巢虫的特点,这样的蜂群具有遗传性,如果我们以这样的蜂群来培育蜂王,这样的蜂群天生就具备较强的抗巢虫能力,这成了实际养殖中预防巢虫的另一个举措。
强群出现巢虫的3个原因
在养殖的过程中可以明显的发现,强群在经过上面的预防方法后是不会出现巢虫的,但是有的朋友说在养殖过程中预防已经很到位,但是强群还是出现了巢虫。我注意观察过自己的蜂群,确实有的强群也出现了巢虫现象,根据我的观察,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个,一是蜂箱、二是巢框、三是巢脾。
第一:蜂箱
我们很多朋友会把淘汰的蜂箱放在露天日晒雨淋,这看起来倒是像一种消*方式,但是如果没有打开,这样的消*方式可能会造成巢虫滋生,而且容易被我们忽略,主要原因是蜂箱中还残留着部分巢脾,这些巢脾沾附在蜂箱壁上,甚至在蜂箱壁的缝隙中筑巢作茧,但是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没有注意,直接用来养殖蜂蜜,最后就算是强群也出现了巢虫现象。这是造成强群也出现巢虫的一个原因。
第二:巢脾中自带巢虫
我们很多朋友有存放巢脾的习惯,但是在存放巢脾的时候由于保存不当,造成蛾子在巢脾上产卵,然后卵孵化成幼虫,我们在使用巢脾的时候没有注意,直接采用了这样的巢脾,所以出现了强群也出现了巢虫的现象。
第三:巢框中的巢脾
这个问题是在对方巢脾的过程中发现的,由于在去年的时候淘汰了一批巢脾,由于时间原因一直没有处理,把废旧的巢脾连同巢框一同仍在了露天,在今年的时候巢框不够用了才想起这些巢脾,当打开这些巢脾的时候,看到巢虫已经成堆了,而且巢框中已经有不少的巢虫蛀食,有的在里面作茧,根本就难以弄干净。这是被巢虫危害比较严重的,如果是比较轻微的,相信就连我也不会注意观察,而这样的巢脾,一旦我们放入蜂群中,不管是强群还是弱群,必然很快出现巢虫,而且巢虫经过巢础与巢框的缝隙进入巢脾,蜜蜂根本难以清除。
总结:通过养殖情况来看,强群在做好预防的情况下发生巢虫是不会的,如果发生了,主要是上面三种情况引发的可能比较大,所以在中蜂养殖中我们除了要养蜂良好的巢虫预防习惯外,良好的蜂具使用习惯也应该养成,避免强群也出现巢虫的现象发生。
养中蜂如何维持强群?
怎样才能让桶养中蜂达到旺群,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反过来想,反过来的意思就是为什么中蜂达不到旺群。其实相对来说土养的中蜂达到旺群是比较简单的,只要养殖的地方蜜源不是过少,基本上能够快速达到旺群,根据观察,土养的中蜂不是达不到旺群,而是达到旺群以后维持的时间不长,要么越分越小,要么最后逃群或者灭群,所以我们可以从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入手,找到解决的办法。
土养的中蜂为什么容易达到强群?
对于土养的中蜂来说,一般只要我们养殖,蜂群达到强群的条件就是一个,蜂王质量好,对于我们养殖的位置和蜂箱处理科学,这样蜂群一般几个月就会达到强群,但是往往达到强群以后就比较难以维持。为什么容易达到强群呢?主要是土养的中蜂管理上以一个蜂群为单位,我们是不用经常开箱检查的,而且土养中蜂大多是自生自灭形式,只要蜜源稍好,蜂群达到强群就比较快,主要还是养蜂人打扰比较少,蜜蜂充足,土养的养殖方式更加符合蜜蜂的野生习性。
为什么土养中蜂难以长期维持强群?
个人认为这才是土养中蜂的重点,那就是为什么难以维持强群。从个人养殖的经验来看,造成土养中蜂难以维持强群的原因主要有取蜜方法不科学、没有巢虫防治概念、从来不饲喂、从来不换王、没有培育适龄蜂的概念。
第一:取蜜不科学
对于活框养殖的取蜜我们都知道,虽然活框养殖可以过度取蜜,但是一般在取蜜后只要遇到恶劣天气或者接近蜜源枯竭时间,养蜂人都会通过饲喂来满足蜂群的日常营养需要。但是土养的很少这样取蜜,一般土养的就是选择一个时间取蜜,根据养蜂人的感觉,想取多少取多少。由于土养的蜜蜂很多子脾上也有蜂蜜,有的朋友在取蜜的时候把幼虫脾也去掉,导致幼虫大量死亡,一旦遇上恶劣气候,蜜蜂难以度过难关,最后被饿死。
第二:没有巢虫防治概念
这是土法养蜂最常见的现象,在小时候注意观察过,我们当地没有巢虫的说法,一般说棉虫,其实就是巢虫。我们当地养殖的中蜂很少有防治巢虫的,一般就是等巢虫自生自灭,所以在我们当地养殖蜜蜂,一般三年左右蜂群就灭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其实比较简单,因为巢虫滋生的时间一般在一年左右,因为新的蜂群中巢虫是不会滋生的,但是超过一年以后如果蜂群中还有较多的老旧蜂脾,巢虫必然泛滥,强群勉强坚持一年多,弱群一年都坚持不了,造成了大量的土养中蜂养殖失败。
第三:从来不饲喂
对于土养的蜜蜂来说,饲喂比较困难是一个问题,养蜂人从来没有饲喂概念也是一个问题,虽然听起来是纯天然的蜂蜜,没有饲喂过,但是在过去那么多年蜜蜂的发展中,没有经过饲喂蜂蜜的产量一直上不去,应该说蜂蜜的产量提升除了活框养殖出现外,科学的饲喂也是一个关键。在这里我们不否认有部分蜂蜜因为饲喂出现质量问题,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就算蜂蜜质量高,其产量也远远高出了过去的养殖方式。
第四:从来不换王
由于土法饲养的蜜蜂培育蜂王比较困难,对于单纯采用土法饲养的蜜蜂来说,蜂王几乎都是自生自灭,最后导致蜂场中产生大量的老龄蜂王,虽然说蜂王分走的时候是老王分走,但是有点养蜂经验的养蜂人都会把分蜂团收回来,实际上我们蜂场中老蜂王的数量并没有减少,导致蜂群中存在大量的老龄蜂王,带群能力差,产卵能力差,难以繁殖为强群。
第五:没有培育适龄蜂概念
这里我们说的适龄蜂一般包含两种,一种是适龄的采集蜂,一种是适龄的越冬蜂,这两种养殖方式在传统土养的蜂群中都是没有被采用的,导致了蜂群在该采蜜的时候夺取大蜜源能力差,在该越冬的时候适龄越冬蜂数量少,最后产蜜不高,越冬失败。
解决办法
其实找到了原因,想要解决就比较简单了,我们根据上面的原因来寻找解决办法。
第一:科学取蜜
怎么科学取蜜呢?可以采取一扫而光的取蜜方式的,但是必须根据取蜜后的气候条件进行喂养,该奖励的奖励,该辅助的辅助,保证蜂群不会因为取蜜而饥饿。
第二:坚持巢虫防治
土养的蜜蜂如何防治巢虫其实在过去就已经有了方法,小时候我们当地的老人也采用割脾的方式来对巢虫进行防治,但是并没有注意到老脾对蜂群的危害,所以在过去防治巢虫都是割掉多余的巢脾,其实仅仅是保持了蜂群的强群,如果我们在养殖的过程中割掉旧脾的同时,注意每年取蜜的时候分批取蜜,把蜂箱中的旧脾全部去除,然后定期打扫,这样巢虫就无法危害蜂群了。
第三:科学饲喂
蜜蜂饲喂是一个科学的养殖方式,这不管是多权威的书籍或者机构都提倡的方法,不要因为消费者认为不行就不使用,否则我们养蜂的产量会很低,养殖也容易失败,只要我们养殖过程中注意蜂产品的质量把控即可,至于饲喂方法,土养的蜜蜂并非没有办法饲喂,不管采用蜂团底部饲喂或者蜂箱壁挂喂都是可以的。
第四:活框与土养结合
对于活框保持蜂王优质来说,比较困难的问题就是育王,那么我们如何让土养的蜜蜂保持蜂王优质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养殖几箱活框的蜜蜂,采用活框的蜜蜂来培育蜂王,在每年我们最后一次取蜜的时候换掉土养蜂群中的老王,这样蜂群中的蜂王就能够长期保持优质了,分蜂性会大大减弱,产蜜和产子能力都会得到提高。
第五:坚持培育适龄蜂
对于适龄蜂的培育来说,活框养殖讲究可以控制蜂王产卵,但是土法饲养想要控制蜂王产卵是比较困难的,一般培育适龄采集蜂是不需要控制蜂王产卵的,所以我们可以计划好大流蜜期时间,提前培育适龄采集蜂,对于越冬蜂来说,我们无法保证培育出来的越冬蜂都能够不参与哺育和采集工作,但是只要我们在越冬前进行大量的饲喂,让蜂王大量产卵,到了冬季的时候还是会有大量没有参与哺育的适龄蜂存在的,越冬能力自然提升。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陈芳燕
审核:刘三
监制:武李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